曼蘇爾沉默了。
從阿聯酋官方發展戰略的高度來說,鄧凱根本不配和他合作。
阿聯酋也不需要和其他人合作。
但曼蘇爾的提案這不是沒透過嘛。
現在推動這個方案,就只能靠曼蘇爾自己。
那無論是關係網還是財力,就非常有限了。
阿聯酋可以直接出手收購英超球隊,曼蘇爾就只能嘗試收購英甲球隊(這一時期還沒有英冠)。
開支確實除以了個十,但球隊想要達成各種期望值的難度大了有幾十倍甚至百倍。
這個比例是很吃虧的。
三五億歐一定有結果,小一億歐一定沒結果,傻子才選後者。
“我需要考慮一下。”曼蘇爾要找他的智囊團分析一波。
鄧凱點頭:“當然,不過……得抓緊。一旦進入聯賽後期,再買就不划算了。”
曼蘇爾表示明白。
隨後鄧凱主動告辭,他要去參加球隊的慶功宴。
直到回到了自己車內,姜芸竹才開口詢問鄧凱:“你怎麼會知道那麼多?我們官方似乎並沒有收購球隊的計劃吧?”
鄧凱道:“確實。我們這麼做的話,受到的阻力遠比他們多得多,收購球隊對我們而言意義不大。”
姜芸竹:“那你有沒有想過,他現在以為你背後有官方支援和伱合作,未來一旦發現你其實沒有……說不定立刻就會把你踢出局。”
鄧凱搖頭。
正常來說,一個球星,幾乎永遠也不可能獲得和俱樂部同等的地位。
即便是未來制霸足壇十餘載的絕代雙驕,把球員個人地位拔高到了極限,但在面對俱樂部的時候依舊處於絕對劣勢。
除了輿論,他們的反制手段很有限,全身而退就已經算是最大的成功了。
所以很多頂級球星退役後都會進入管理層,試圖透過這個渠道去成為真正的行業大拿,有話語權的那種。
但還有一種特殊情況。
當球隊老闆急需要在短時間內出成績的時候,那能夠主導成績的球員將獲得合作的主動權,甚至是在這段時間內凌駕於球隊之上。
曼蘇爾的曼城計劃一旦啟動,只要鄧凱的實力有目共睹,曼蘇爾就一定會全力支援鄧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