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麼能行,大家出去找專家,衣食住行都是要花費的,總不能讓大家掏自己的腰包來幹公家的事情吧,”高建武搖了搖頭。
“我們財政收入窮,這一點費用還是可以支撐得起的,就這樣吧,這件事大家要儘快完成,我們的產業推進得靠新的方案去指導。”
“高部長,你不跟著我們一起做這些方案的完善嗎?如果一起的話,我們有什麼疑問就可以直接問你了。”有人問道。
“這次我還有一件要事必須要做,就不跟著你們一起來做這些方案的完善了。你們先按著自己的理解,把這些方案做出來。等到我手頭的事情做完以後,我來跟大家一起評審和最佳化新的方案。”高建武說道。
他確實沒時間,軍工那塊他已經把任務和技術都交出去了,大家各司其職,基本上他能放手讓大家做事。
方案這塊同高建武準備把簡化漢字的絕大部分都弄出來的計劃時間重疊,高建武實在是分身乏術,只能顧一頭。
好在那些輕工業的產業發展思路高建武自認為說得已經比較成型了,大家按照他的思路把實際可操作的拿出來補充上,幾乎就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產業發展規劃。
高建武找到一本厚厚的字典,這是這個時代常用的一部小型漢語字典新字典,把《辭源》的字頭部分輯出成書,共收9000餘字,其中不少關於天文、地質、生理、博物、理化等百科新字,加上附錄的中外度量衡幣表;中國曆代紀元表。這本字典的字義解說簡明,比起康熙字典這類大部頭要實用多了。
每字用反切注音,並加註韻部,這樣的書在這個時代幾乎是學人必備。
高建武用這個作為基礎,用鋼筆按照他的次序把其中的字部分重新繁體字和簡體字寫了一遍,發音方面,除了反切注音和韻部,高建武還給出了拼音的拼讀,將拼音最後再單列了一下讀音和語調,但是字義解說這些就省略了。
拼音和簡化字在這個時代也不是高建武首創,由於漢字沒法在這個時代的印表機上面打出來,早就有人將傳統漢字進行拼音化,新文化運動中不少人都在搞自己的文字改革方案,以適應“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只不過種種文字改革都各有缺陷,並沒有形成主流,最終實施開來。
後來的簡化字和拼音註解,其實就吸收了這個時期很多有益的思想和實際,逐漸最佳化迭代出來的。
高建武雖然並不瞭解這些歷史的全部,但是他看到市面上確實有拼音和簡化字在進行探討的學術文章甚至文稿。
這才敢在這個基礎上,直接拿出一個相對完整的簡化字和拼音方案來,作為一個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兩世的記憶思維融合在一起後,簡化字和繁體字高建武都有很好的基礎。
因此編輯全新的簡化字新字典,高建武沒有絲毫的難度,用了一個周的功夫就把這個新字典拿出來。
但是光是這樣還遠遠不夠,高建武知道哪怕是現在他在軍界聲望很高,但是在文化界,他還是一個無名之輩,要做成這件大事,還得找一些文化界大家來認可。
這個是百世文化傳承的大事,普通人根本不好使,甚至行政命令都沒有太多用處,要想快速形成這個時代的標準,高建武決定還是走上層路線,從當時有大家之稱的文化界大佬入手,讓自己的這個簡化字和拼音得到他們的認可後才走行政命令變成根據地推廣的教育文字。
這件事除了高建武他親自出馬之外,再沒有別人能做了。
所以完成了這項工作,高建武就帶著它去了燕京。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