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這場戰爭持續下來,已經早有準備的黃清源他們贏面很大。」高建武接著大旅長的話說道。
「但是,並不是說他們不需要我們的支援就行。剛剛團長和老丁的推演,這已經是我們這邊巔峰戰術的體現,黃清源他們可沒有這麼豐富的戰術素養。」
【鑑於大環境如此,
「所以,支援肯定是要支援的。而且要趁早,要趕巧。」
「怎麼說?」大旅長和李雲龍他們都被高建武的話吸引了。
「叢林戰需要極高的戰術素養和前期準備,我們這邊對於這塊工作都是沒有太多的經驗,何況是黃清源他們了,因此,我們的叢林戰訓練不僅僅在內部進行,還要派出大批的人手去幫助黃清源他們,將所有野戰警備團都進行叢林戰訓練。
戰術方面,現在也必須派出精幹戰術專家前往培訓他們營團級關鍵指戰員,以連排方式不斷進行實戰化對抗演練,快速成長。」
「這是人員和戰術方面的準備。
武器方面,我們看到黃清源他們極度缺乏防空和反坦克手段,這部分我們必須為他們進行增強。」
「我們從巴祖卡火箭筒改進升級的40火箭筒必須大批次供應過去,至少在每個警備團和預備役團能配備一個40火箭筒連級建制單位,擁有6個40火箭筒班,這樣就有初級反坦克反裝甲能力。」
「夜襲戰鬥需要快,火力勐,我們的43式突擊步槍,可以為黃清源他們大規模裝備,每個警備團至少改裝一個營作為突擊營,加上一個4門107火箭炮的火力壓制炮連,夜間接觸,一輪火箭炮襲擊後,開啟缺口,以裝備43式突擊步槍的突擊營從缺口直接衝進去,一個警備團的短期火力打擊能力比起之前至少翻一番。」
「防空武力方面,我們的地空導彈估計初期趕不上趟,但是接下來的長期作戰中,我們可以運輸一部分過去,相對於高炮來說,地空導彈打得更遠,打得更準。
但是我們最新研製生產的14.5毫米高平兩用機槍要大規模為黃清源他們配置,每個警備團也改造一個連作為防空火力連,配備6挺高平兩用機槍,一方面防空,另外一方面攻擊的時候也提供非常重要的重機槍火力。」
考慮到黃清源他們要在山區作戰。主要運輸工具還是依靠人力。在這種情況下大型的裝備就非常不適合他們了。博福斯4聯裝高射機炮,雖然火力很勐,但是轉移起來非常的麻煩,稍微差一些的道路上人力幾乎沒法移動,也沒法分解。
而高平兩用機槍,短距離一個人可以扛著走,也可以兩個人抬著走。在機動性方面,特別適合山區地形。而且相對於用途更加的廣泛,它不僅可以防空,還能對輕型裝甲進行有效的殺傷。
有了這種高平兩用機槍以後,千米高度的防空也有了一定能力,不會讓敵機毫無顧忌壓低高度,在500米這樣的低空進行精準的轟炸或者射擊,如果戰術設計得當,在區域性空域形成集火攻擊的優勢,完全可以對敵軍出戰的戰機進行有效殺傷,能夠有效抑制敵軍空中的優勢。
「這樣說來,我們只需要給他們加強4種武器,原來具有很大缺陷的警備團戰鬥力就會翻倍的提升。」大旅長聽完高建武對援助武器的分析說明,腦海中重新計算了他們的殺傷火力,很快就得到了新的結論。
「如果這些武器讓我來指揮使用的話。它的戰鬥力不僅僅是增加一倍,有可能是兩倍甚至更多。」李雲龍插嘴說道。
「防空部分我就不說了,這一部分我不擅長。但是在夜襲這個方面,不管是我們的43突擊步槍還是我們的40火箭筒以及107火箭炮,每一樣都會有巨大
的殺傷力。他們組合起來並不是1+1=2的結果,而是1+1遠遠大於2。」
原來充當藍軍推演指揮者的李雲龍,將角色反過來以後,表現就更加的犀利。
「你們看,假設我抓住藍軍一個團突出來,哪怕就是幾公里,到了夜晚我們步兵可以摸到500~1千米的距離。透過前沿偵察兵把藍軍的防禦和兵力分佈搞清楚以後。
我們可以把107火箭炮靠近藍軍營地2千米左右進行直瞄發射,這樣打擊的精度會更高。而每一枚火箭彈的殺傷半徑高達12.5米,一門107火箭炮就可以完成對3千平方米陣地的殺傷覆蓋,但沒有進行工事構建的野戰宿營條件下,4門火箭炮足以對一萬平方米進行大規模毀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