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薛長官的千方算計,高建武沒有管這些,他只是按照既定的作戰方針行動。
簡單打掃戰場和休整一夜後,高建武率領主力一舉渡過湘江,這次是坦克攻擊群和第一攻擊群張大彪部和第二攻擊群徐世達部進行了大迂迴,硬行從邊緣擊破小鬼子陣型,繞到了第68、第116師團身後兜住。
然後高建武才率領4個重炮團和第三攻擊群孔捷部,以及第四攻擊群呂範部,直接炮火開路,用一種摧枯拉朽的姿勢一舉擊潰了小鬼子第68、第116師團進攻陣型。
摧毀他們的炮兵力量,然後再透過坦克攻擊群碾壓分割,將倆個師團的小鬼子分割成為若干大隊級別的孤立戰場上,各個攻擊群主力營這個時候開始發動勐烈的攻擊。
面對好幾平方公里的混亂戰場,李夏忠終於發現了一些奧秘,那就是高建武他們在指揮方面幾乎可以做到全面掌控,在總指揮部裡面,對於各個主力營進展瞭如指掌。
而遠征軍叢集的重炮團,總是能夠跟著前線呼叫需求,及時將炮彈送到小鬼子頭上!
這樣,集結起來的小鬼子,以及重火力點總是被遠處的火炮進行重點關注,然後步兵營的進攻如流水一般順暢。
李夏忠發現其中最大的奧秘就隱藏在了高建武的身上,哪怕是坐鎮在指揮部中,高建武也很清晰的為重炮團提供準確的炮擊諸元。
做到這一切只需要前線的觀察哨將小鬼子所處的位置特徵描述清楚,高建武好像就可以根據這些計算出來他們的位置座標。
李夏忠這個高參不僅僅是靠關係上來的,事實上他是正兒八經的炮科出身,對於炮兵的運作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
雖然他感覺這一切有些荒謬,完全不是正常人所為,但是偏偏從回報來看,高建武的指揮極其精準,基本上不用矯正幾次就能命中目標。
現在李夏忠對於高建武他們這個指揮彙報體系已經完全信賴,因為一切都是實時的,高建武他們的步話機覆蓋了整個戰場,一舉一動都是現場直接觀察的結果。
沒有人在這種情況下想著造假,因為這樣的直接會導致自己和弟兄們送命!
偌大的戰場彷彿都在高建武的腦海中一樣,高建武有一個異常精準的心算,將炮兵的炮擊諸元計算出來。
這是李夏忠第一次看到有如此牛逼的炮兵指揮官。
如果不是親眼目睹,李夏忠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不過看多了後,李夏忠也就麻木了,小鬼子倆個師團在高建武指揮的4個攻擊群打擊下幾乎沒有還手之力,李夏忠簡直就是如同做夢一樣,眼睜睜看到2個小鬼子整編師團在1天之內再度覆滅。
其實李夏忠在被震麻後已經有些反應過來,那就是遠征軍叢集的火力比起他看到的任何軍隊都要勐和準!
4個重炮團加起來一百多門105毫米榴彈炮指哪打哪,在攻擊群自身還有直屬榴彈炮營,每個主力營和連級迫擊炮是普及式配備,加上坦克叢集,火炮裝備超出小鬼子好幾倍!
更別說遇到難打的小鬼子炮兵陣地,還能呼叫空軍進行轟炸支援!
這種碾壓式的火力下,李夏忠產生了一種我上我也行的錯覺,感覺自己已經掌握了遠征軍叢集打勝仗的密碼。
不過回頭一想,這些不是很明白的事情嗎?但是就是做不到啊。國軍體系,現在精銳主力部隊一個團有4門82毫米迫擊炮,一個師有一個山炮營十幾門75毫米山炮就是好的了。
像105毫米的榴彈炮,現在也就是國軍的遠征軍那邊才有配置,其餘部隊基本都斷送在之前的一系列大戰中了。
像105毫米榴彈炮除了以前少帥的兵工廠可以彷制生產,晉造和滬造都沒法批次生產,曾經漢陽兵工廠彷制2門克虜伯120毫米榴彈炮,粵造第二兵工廠也試製成功75毫米、105毫米榴彈炮,但是都沒有投入批次生產。
一方面固然是生產工藝和技術不過關,產品質量堪憂,另外一方面炮鋼國內根本沒法煉製,全部要靠進口,對於這種戰略性的管制產品,就算想買都很難買到,何況還是天價,在那個時代真的是造不如買!
所以李夏忠稍微回到現實世界,很快就認命了,高建武這一套根本就不可複製。
因為高建武能從美利國拿到這些裝備,也是特殊情況下的特殊產物。到了現在,哪怕有人還想將部隊送一批到國外去也沒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