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高建武一說,丁偉就心領神會,並且理解高建武說的這件事情的戰略性意義。
旅長早就給他說過,來這裡作戰並不是當別人的僱傭軍白白的打仗,不僅僅要帶一支強悍戰鬥力的部隊回去,而且還要配合高建武完成這裡的資源供應地的戰略佈局。
只是丁偉沒想到會這麼快,高建武就開始準備動手了。
而且還發現了一個銅礦一些線索,哪怕現在還不清楚具體在哪裡,但是把銅礦範圍縮小到了蒙育瓦附近,那麼找到它的時間就不會太長了。
丁偉當然清楚現在國內的銅礦是何等的缺乏,至於八路這邊銅這種金屬供應基本依靠外部,但是武器裝備之中又缺不了大量使用銅。
而且隨著高建武的工業發展計劃的推進,電力已開始出現巨量的增加。在電力系統中銅的用處就更為廣大了,需求量更大,這樣銅徹底將會變成了一種戰略性資源。
丁偉不像張大彪一樣只是盯著打仗,就不想別的事情。
高建武看得到事情,他都跟著慢慢看在眼裡,並且不斷的揣摩和學習。
所以說在八路之中,如果說誰跟高建武想法跟的最緊的話,除了丁偉還真的沒有第2個人。
即便是跟得高建武很緊的沉泉都還是差一大截,因為他的眼光和格局還是不如丁偉。
看來當初高建武在挑選部隊進入南亞作戰的時候,就已經考慮了這些問題。
丁偉看著高建武,心中暗自佩服對方佈局如此之長遠,當時還真是看不出來,特別是南洋工作組,當時誰想得到要派出人到這裡來開展工作。
即便能派人,恐怕也不知道究竟朝著那些方面努力,只有高建武彷彿看透歷史一般的眼光,才能看出這裡未來對根據地的作用,所以開始提前就佈局。
關鍵是高建武這樣的年輕,怎麼腦袋裡就裝滿了這麼多前瞻性的東西?
但是這或許就是八路的幸運,有這樣的人才幫助根據地越來越興旺。
丁偉浮想聯翩,被高建武打斷拉回現實後,兩個人繼續商量了一些實施的細節,倆人就把這件事情決定下來。
高建武一說透,丁偉就知道,這是他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哪怕是再苦再難,這個隱藏在底下的爭鋒也必須獲得勝利,否則這場戰就白打了一半。
不僅僅是在這裡,未來他們兵峰所向,打下來的其他的地方也要這樣子幹。
所以蒙育瓦這邊的事情,倆人必須抽出經歷來將這一切變成一個完整流暢的套路,切切實實將這裡實際控制下來,拿住資源,接下來在其他地方才能更加快速的解決這些問題。
實現把這裡變成原材料供應地的大目標。
不僅僅是銅礦,石油、橡膠、鐵礦、鎳、鋁......這裡豐富的礦產資源,高建武現在才只是開啟了一個窗戶。
......
南洋工作小組收到報捷的喜訊,他們沒想到高建武的進展如此之快速,在自己這邊人手還沒有派出之前已經打了第1個大勝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