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可沒有趙發才這種去過縣城甚至省城見過世面,平時還有收音機收聽時事、評書和新聞的習慣,大部分連小孤堖都沒有走出去過,極少人最遠也就是去過大孤鎮,能夠獲得的外界資訊極其有限。
有些人才剛剛有大清亡了閻老西當家的概念,至於鬼子來了這些改朝換代的資訊,都還是趙發才帶來的,與此同時還有新增加的納糧納款。
雖然日子更苦了,一年要多餓至少一個月,私下裡老百姓還是沒少罵這個小鬼子。但是要說起來反抗殺鬼子,小孤堖的老少爺們中暫時還沒有那麼大的仇恨。
不過高建武“勸服”趙發才,總有膽大的被勸到趙家大院,辦理了新的減租減息契約,當有人真的把田租減租到三成,另外交公糧兩成新契約拿回家,這個實實在在少交至少倆成收入的大舉動,立刻讓村民心動了。
一戶,倆戶...在游擊隊主持下不斷同趙發才簽訂了新契約,在渡過最初遲疑後,越來越多村民接受了減租減息新政策。
等到高建武把最近一年多被趙發才巧取豪奪的土地清退還回原主,同時再把借條、借穀子租息明明白白大幅度降低下來。
讓大家看到有生之年還能還清欠賬,所有這一切還得到趙發才公開承認,小孤堖終於沸騰起來,以為真是翻天了。
所以當聽說高建武他們要紮根下來,根本不用動員,村裡人老老少少一起來幫忙,他們現在就希望8路能永遠呆在小孤堖。
很快就搭建起來三間大茅屋倆間偏房,成為游擊隊基地:一個隊部議事廳,倆個大通鋪,然後就是廚房和廁所,現在這裡住百十號人都沒問題。
一件件的事情雖然很瑣碎、但是高建武帶著全部小隊的人一起做,不僅僅如此,高建武還一邊做事一邊教隊員如何理解總部政策,以及歷史上行之有效的武工隊發展套路。
一邊開展群眾教育啟蒙,民兵隊、婦救會一個個成立起來,基層組織暫時以民兵隊和婦救會為主展開工作,紮紮實實將根據地慢慢建設成型。
小孤堖作為高建武第一個根據地,高建武一點都不急,帶著大家將建設根據地的一條條政策和方法不折不扣的落實到位,而不是急著出去打小鬼子。
畢竟現在出去打小鬼子也就是能打打冷槍,收穫不大,反而可能提前引發鬼子掃蕩而影響根據地建設。
跟著高建武做事,隊員們像被帶到了一個新的世界,雖然有好多東西不理解,但是大家都學得很認真。
比起軍事訓練,大家在建設方面用的心思一點都不少。
從小孤堖開啟了局面,接下來就是開枝散葉。
學得似模似樣的隊員,先是三五個形成一隊出去做工作,遇到有土豪劣紳頑固武裝的村莊,高建武帶隊以力服人,繳獲自然也會多出來不少,真有罪大惡極的土豪劣紳,高建武也不怕直接執行政策。
如此發展了一個多月時間,順利將方圓十里五六個村莊發展起來,只是周邊再沒有趙發才這種“漢奸中的鉅富”,游擊隊打土豪繳獲,所有其餘起來也就堪堪同趙發才的貢獻相當。
但是零敲碎打,改名大孤山游擊隊的高建武排,已經發展出100來民兵,30多條槍,游擊隊暫時沒有補充人手,而是在高建武的高強度訓練下,幾百發子彈打出去,加上管夠的主食,這批老隊員無論是槍法還是體力方面都逐步提升到偵察兵水準。
尤其是趙大雷、王喜來和呂範三人的進步,讓高建武有些驚喜,別人打100米靶是單純豎起來的靶子,他們三個現在敢打人直接頂在頭上的靶子!
心態穩得一匹。
苟在小孤堖苦苦發育的高建武,終於邁出建設大孤山根據地的第一步,儘管現在規模還很弱小,基礎也比較薄弱,但是為民做主的8路已經開始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