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注視著魏王府大門,發了一會兒呆,忽然高興了起來,他覺得這是一個天賜的良機。他太瞭解李世民了,他認為,只要自己將這件事情告訴李世民。李世民就會認為李承乾和李佑等人,趁著他不在長安故意欺負李泰。
李世民是不會容忍這樣卑劣的行為的。這樣,這件事情就會引起李世民對李承乾和李佑等人的不滿。出於同情,李世民也會更加心疼李泰的,這就為李泰東山再起奠定了基礎。
李泰恨不得馬上回到芙蓉園寫上一封書信,然後派人去送給李世民。可是經過了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李泰也變得小心了起來。他沒有馬上採取行動,而是是親自到李恪過去的蜀王府,李愔的梁王府、李惲的蔣王府和李貞的越王府?轉了一圈兒,確定那裡沒有人佔據。
李泰心中暗暗高興,他馬不停蹄地回到了芙蓉園,寫下了一封書信,連夜派人送往高句麗東征軍大帥府。
不久以後,李世民接到了李泰的來信。李泰十分聰明,他送去了一些書畫詩稿。在信中,他首先表明自己對父皇的關心,可是通訊不暢,無法表達對父皇的心意。這些話的意思是李承乾和李佑等人不讓他使用電臺,他才不得不千里迢迢地派人送信的。
果然,李世民對於李承乾等人有些不滿了,他認為李泰是自己的兒子,用用電臺又怎麼了?
接著,李泰在信中請求離開長安,說他在長安的日子很難熬,有些勢利小人看到他遭到貶斥,給他臉色看。接著就說魏王府被挪作他用,長安空出了那麼多王府,為什麼就只是佔據魏王府呢?
李泰說自己在長安待不下去了,就不等李世民回來了,他要直接返回封地去了。
其實,他這是以退為進,他知道李世民要面子,不可能讓他離開的。這只不過是激將法而已。
李世民真的生氣了,他很同情李泰,認為李承乾等人不顧念兄弟情義,也不給他這位老爹面子。於是,他給李承乾發去了措辭嚴厲的電報。
李世民想了想還不解氣,給李佑也發來了電報,讓他不要跟李承乾合夥欺負李泰。
長安城,東宮。
李承乾笑道:“五弟,李泰果然跳出來了,他自己要往坑裡跳,找著被打臉,活該!”
李佑笑道:“他就是那個人品,自私自利,整天就知道在背後算計人,扇陰風點鬼火告黑狀。這樣的人,你就是不給他挖坑,他也會給自己挖坑往裡跳的。”
李承乾有些擔心地說道:“五弟,父皇畢竟是寵愛李泰的,李泰留在長安,遲早是個大麻煩。”
李佑笑道:“不一定。父皇過去是寵愛李泰,可是人是會變的,現在大家都變了,父皇對你我的看法也都變了,對李泰的看法也會發生改變的。”
李佑的看法是有道理的。
人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對於兒時的玩伴,曾經十分要好的同學,在分開之後,美好的感覺會儲存在人們的記憶之中。這種感覺能夠長久的保持,甚至當人老去之後,仍然會懷念兒時那份純真的友情。
可是,人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當人們懷著美好的期望見到昔日的好友的時候,由於長期的分離,每個人所走的道路不同,身份地位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之而來的價值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人們很快就會發現,他們之間已經十分陌生,再也找不到當年那種親密的感覺了。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不會再繼續來往下去了。
李世民畢竟跟李泰已經分開了好幾年了,李承乾和李佑等人也變得越來越優秀,李世民和李泰想回到從前的那種狀態,恐怕也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