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炯說道:“不管如何,王爺您都不能親自去冒險的,要是您出了事情,大唐的天還不得塌下來了。”
李道宗點頭說道:“殿下,司馬大人這句話算是說到點子上了,無論如何你不能親自去倭奴國的。”
李佑沒有吭氣,他想了想說道:“暫時不要下結論,看看高橋一木是個什麼態度。”
在這些人當眾,薛萬徹對李佑的瞭解相對較少,他對李佑太看重高橋一木的態度有些不以為然,他認為,高橋一木不過是一個小小島國的國主,而且是唐朝的臣屬國,就應該服從朝廷的大局,西北王殿下也不應該因為親情就耽誤朝廷的大局。
現在大軍雲集,每天人吃馬嚼的消耗巨大,王爺還在這裡慢吞吞的拖延,實在是有些不明智。
不過,他這是第一次被李佑點將出徵,他以前跟李佑直接打交道少,關係不如李道宗和司馬炯等人親近,也不敢表示自己的不滿。
不想,李佑看到他沒有發表意見,問道:“薛將軍,你對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
薛萬徹畢竟是唐朝有名的軍事將領,也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他坦率地說道:“殿下,臣認為根本就沒有必要顧及那麼多,像倭奴國這樣的小國,大軍直取藤原京,一舉可平。”
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想法,大唐朝野之間,尤其是在參與東征倭奴國的軍隊的官兵中,基本上都是這個想法。
李佑很欣賞薛萬徹的坦率直言,他說道:“通常情況下是這樣的。不過,倭奴國有著它的特殊性。
首先,從地理上看,倭奴國四面臨海,內陸多山,即便是大軍登陸了倭奴國,藤原京肯定可以打下,但是倭奴國人退入山區,一時之間也難以徹底剿滅。大軍一旦登陸倭奴國,戰事久拖不決,後勤補給的壓力巨大,僅僅依靠海軍的長途運輸,是無法長期維持的。如果沒有九州國高橋一木的配合,危險性極大。
其次,倭奴國是一個奴隸制國家,他們實行的氏姓制度中,基層組織不像咱們大唐一樣採用的是鄰、裡、坊或者鄉等管理體制,百姓都是平民,相互之間的關係比較鬆散。
倭奴國是以家族為基礎的管理形式,一個家族中,大部分人都有血緣關係,凝聚力極強。唐軍強行攻打,將會遭遇極其頑強的抵抗。如果沒有倭奴國本國人配合,唐軍的傷亡可能會令人難以承受。”
李佑詳細講解了倭奴國的各個方面,尤其是民族特性。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是大戰中日本臭名昭著的神風特工隊,可以說就是現代恐怖主義的開端,他們性格中極端的部分,有著極強的破壞力。
李佑儘可能詳細地介紹倭奴國的情況,令眾人加深了倭奴國人的特殊性認識,減少了輕敵的思想。
而且,他也說了在這件事情上他的擔憂,他說道:“你們大家一定認為我過於在意高橋一木的態度了,我還真是在意。
其一,唐朝需要一個可靠的倭奴國人幫助管理。
其二,九州國的穩定,是一個榜樣,可以安定倭奴國人的人心。
其三,九州島在攻打倭奴國的時候,戰略地位就極其重要。
因此,能夠讓高橋一木心悅誠服就很重要。”
薛萬徹想不到李佑對倭奴國竟然如此瞭解,明顯的是做足了功課。考慮問題更是深思熟慮,高屋建瓴,不像他自己只從軍事角度來考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