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驛站備有馬匹或者船隻,驛站分為六等,最高等的有馬匹75匹,最低等的有八匹馬。水上驛站分為四等,船隻從四隻到兩隻不等。
人們常說的六百里加急,換馬不換人,就是指信使在驛站換乘馬匹。
驛站的使用有嚴格的規定,只能夠公用。除了官府、軍隊的信使以外,其他人使用,必須是持有門下省發放的銅符才行。
李佑等人自然是能夠使用驛站的,這個驛站距離隴州還有60裡,天色已晚,李佑等人留宿在這裡了。
晚飯後,李佑和哈米德等人聊天,忽然感到尿急,就要去方便,哈米德也要跟著去。一個驛站的驛卒領著他們找地方。
方便完了,在回客舍的路上,李佑看到一個酒庫大門上貼著一幅神像,問道:“這是哪位大神啊?”
古人喜歡拜行業神,比如木匠拜魯班,後來的梨園子弟拜唐玄宗。
驛卒說道:“杜康。”
李佑讚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不錯,有學問。”
接著,他又看到一個庫房,是個鹹菜庫。上面也有一幅畫像,上面的人物一副文士打扮。問道:“這個又是誰啊?”
驛卒說道:“蔡邕(蔡文姬之父。”
“這?”李佑好奇地問道:“蔡邕和鹹菜有關係嗎?”
驛卒鄭重地說道:“有關係,他們都姓菜啊。這是我們驛長想出來的,他是我們這裡學問最高的人了。”
“哈哈哈哈”,李佑和哈米德笑得快噴了。
笑過之後,李佑心中感到有些悲哀,古人的文化普及率太低了,官員們都如此,百姓們就更別提了。
李佑邊走邊沉思著,忽然他眼前一亮,想起了一件事。
回去後,李佑也不喝酒了,讓白虎取來紙筆,開始奮筆疾書。
第二天一早,李佑將自己昨晚加班寫好的東西,交給一名侍衛,說道:“你立刻回長安,將這個東西交給國子監孔祭酒。”
侍衛立刻起身,飛馬離去。
隊伍離開驛站,就要啟程出發了。
張寶貴騎馬站在隊伍前面,讓士兵們每人從他身邊的侍衛手中,領走了一張紙,然後說道:“勇士們,看到你們手中的這張紙了吧,上面的三個字是人的姓氏。
第一個字念‘李’,是陛下的姓氏。第二個字念‘趙’,是戰國時趙國的趙字。第三個字念‘錢’,就是開元通寶的錢字。來,大家跟著我念一遍。”
“李、趙、錢。”眾人跟著他念了一遍。
張寶貴說道:“你們現在把這張紙,別在每個人的背後。”
等到士兵們互相別好後,張寶貴說道:“殿下說了,你們都是大唐的勇士,不僅勇猛無敵,還要學會認字,要做有文化的軍人。
此次出征,只要大家能夠活著回來,各個都會晉升為軍官的。當官了,沒有文化是不行的。
殿下說了,你們從今天起,每天要學會三個字。每學會一個字,獎勵一文錢,少學會一個字,扣發兩文錢。
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