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創業日記> 正文 第二十四章 中平元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二十四章 中平元年 (1 / 2)

經過十幾年秘密準備的黃巾起義,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被平定。大漢朝廷又一次顯示了自己的威嚴。漢靈帝再一次感覺到自己的英明神武,大漢朝廷權威不容挑釁。

為了彰顯自己的文治武功,漢靈帝決定改年號為中平,寓意天下安定。

中平元年。

在解決掉一次大的政治危機之後,統治集團內部總是其樂融融,一片和諧。該封的封,該賞的賞。

皇甫嵩拜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裡侯,食邑八千戶。

朱雋拜右車騎將軍,任命為光祿大夫,封錢塘侯,食邑五千戶。

盧植也官府原職,任尚書。

周義加封破虜將軍,山陽亭侯。

曹操加封平寇將軍,領濟南相。

關羽因在靈帝面前表現突出,破格封為越騎校尉,漢壽亭侯。

典韋是以遊俠身份前來助戰,平定黃巾之後只拿了封賞,沒有給官職。

關羽直接被編入北軍武校,這是大漢正規軍的主力,負責洛陽周邊地區安全。靈帝最喜歡重用關羽這樣的平民子弟,有本事,同時還沒有太多的政治根基,想要在官場上生存,只能緊緊的向皇帝靠攏。

周義雖然被封為破虜將軍,還賜府邸一座。但是隻是個閒著,並不領軍,府邸還是原來周義從少府搶來的院子,只是給換了個名字,朝廷承認周義可以開府而已。

天下平定之後,大漢政治結構又回到宦官,外戚,士族士大夫,地方軍人勢力相互博弈平衡的格局。漢靈帝雖然昏庸,貪圖玩樂,但是政治智慧確實不低。

東漢本來是皇權與士族共治天下,但是隨著承平日久,士族不斷壯大,社會根基越來越深厚,對皇權產生的制約力也越來越強。

皇權用來制約士族的官僚集團,也都被士族把持著。皇帝不想被士族制約,就只能培養自己親近的人,就是宦官和外戚。這兩種人的榮華富貴全繫於皇帝一身,更有私人性質的關係,皇帝當然更信任這兩種人。皇帝就用宦官和外戚去對抗士族和官僚集團。

士族反制的手段就是不斷的加強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象形,佔據著輿論的壓力。

宦官和外戚的利益往往還不一致,矛盾重重,所以又相互制衡。皇帝也只能交替的扶持宦官或外戚,維持平衡。宦官和外戚作為皇權的延續,壓制著士族和地方軍人的勢力,同時宦官和外戚還相互制衡,保證皇權穩固。

漢靈帝就像一個雜技演員,同事把這四個球拋入空中,但是又能保證這四個球不掉落在地上。

大漢朝廷依舊沉浸在這種精緻的政治架構之中,但是在更大的歷史框架之中,危機正在快速降臨。小冰期的到來,導致各地天災不斷,但是朝廷上依舊高談闊論,民間的疾苦沒有人解決。

朝廷的解決辦法就是漢靈帝不斷的下罪己詔,這也是儒家天人感應給出的解釋。天災一定是因為君王失德,自從漢武大帝萬年下輪臺罪己詔之後,漢朝好像就有這個傳統。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