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哪個武林門派出的準修者最多,尤其是出的修者最多,自然水漲船高,會被賜下諸多財物和丹藥,聲名日隆,拜入門下的弟子也就越多,故而出的修者越多,漸漸形成良性迴圈。
這樣的武林門派,其地位在屬國內便顯得有些特殊,各郡府縣的官吏也不敢輕易得罪。
看到此處,周揚已然知曉周天宗設立修者駐地的原因了,也明白為什麼會建那麼一座巨大的傳送陣了。這自然是為了運送大量凡人奴隸、物資或者準修者到達定北城。
典籍後面的內容卻是話風一轉,說起了凡人和修者是如何誕生的,也就是人類起源。
不過該典籍撰寫者言明,對此事所做的論述出處不祥,其真實性由後人自己評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揚看後卻是一呆,也就是說此內容的出處無從考證,乃是道聽途說而來,這位撰寫者還真是有意思。
據該典籍所述,混沌初開之時,天地初生,但卻是一片死寂。
過了不知多少萬年,才逐漸誕生了萬物,但萬物皆無智慧,只知循天地運轉而動,週而復始,無窮無盡。
又過了無盡歲月,天地之間出現了大能者,大能者讓萬物有了生命,更讓一些生物開啟了智慧。
當然,最先開啟智慧的,自然是如大能者一般樣貌的人類了,而後才是各種獸類。但此時的人類和獸類皆是平凡之極,且人類的壽命極短,獸類卻要長的多。
就連沒有智慧的其他物種也比人類壽命長,而且獸類天生體質便比凡人強悍,這便是天道使然,天生萬物之時便已形成。
這些平凡之極的人類便是最早的凡人了,凡人生存不易,時刻受到野獸的威脅和疾病的困擾。
到了後來,眾多的凡人智慧越來越高,已不滿足於區區十數年的壽元和生存現狀,於是發起了提高人類壽元和生存條件的各項研究和不懈追求。
而獸類卻沒有,他們依然循天道而行,依靠天生的強大來生存。
當然,強大是相對於人類來說的,在獸類之間也有強有弱,弱者自然便成了強者的食物。
而身為人類,天生便比獸類體質弱,也難逃被強大的獸類追殺的命運。這便是弱肉強食,只有適應環境,讓自己變得強大,才能在此種情況下生存下來。
人類對本身和天道的長期研究和探索,自然造成壽元越來越長,自身實力也越來越強,以至普通人的壽元都達到了數十年,體質更為強悍者已然達到了百年,甚至超過了一部分野獸。
對抗野獸的戰鬥也不再是一面倒,變成了互有勝負之局。
再到了後來,有一部分人類不但對天道感應非同一般,還悟出了一些天道的規律和法則,進而讓自身去適應這些規律和法則。
甚至極少部分人類也能創造出一些規律和法則,這部分人自然也就變得異常強大,不但壽元比普通人高出數倍,而且擁有的能力也遠非凡人可比,這便是最早的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