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天地,不知所止。
日月迴圈,週而復始。”
“自從盤古迄希夷,虎鬥龍爭事正奇。悟得迴圈真諦在,始於仙后論元機。”
此乃推背圖之開篇。
袁天罡、李淳風二人,論武學造詣,僅僅只是一般,但在易道上的成就,卻是千古獨步。
推背圖並不僅僅只是一份預言奇書,更是一冊闡盡易道的武學。
太初洪荒,道生易。
易分兩儀,是為先天易與後天易。
先天易數,自伏皇開闢,歷經三皇五帝、百代先王,連山、歸藏、周易,終於臻達圓滿。
以陰陽八卦以根基,乾、震、坎、艮、坤、巽、離、兌,衍生六十四卦,加以六爻,一共三百八十四卦,若是再加上“用九”“用六”,則是三百八十六。
而後天易數,其實也早已誕生,以天干、地支為根基,指天地之脈絡,殷商一朝,帝王多以天干為號。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地混元,是有六十種組合,一個輪迴便是一甲子。
推背圖有六十象,與甲子之數契合,卻是一種大輪迴,六十甲子,共測算唐後三千六百年命數。
它所蘊藏的,就是後天易數的大成。
易者,變化也,命數也。
先天之易,測命。
後天之易,言數。
推背圖的力量,是一種擷取命數,逆改後天的力量。
以十二金人對應地支十二、神脈十二,逆改天干。
所謂的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本質便是天地的本源,透過十二金人,影響十二神脈,也就是十二地支,改變天干,便能擷取天地大輪迴之力。
一甲子是小輪迴,六十甲子方是大輪迴,即相當於天仙境界,三千六百年之修為。
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截得一絲天地神韻,此乃臻至天仙第二境“太初有神,神與道同”的關鍵所在。
“十二金人已經完成,但要想真正開啟它們,還需要一些東西。”
望著眼前聳立天地的十二尊高大金人,嚴涉摸了摸下巴:“金人通天,還需要靈性的金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