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這嘴!”
戴天行剛說完,就馬上給了自己一個大嘴巴子。
“罷了罷了,講都講了,那我就全都告訴你們吧。”
“據說當年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便將那前朝所有的金銀珠寶一分為二,一部分用以充盈國庫,一部分私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充盈國庫的那部分,需要用龍驃劍才能開啟;而私藏的另一部分,則需要用盤龍金棍才能開啟。”
戴天行將全部經過從頭到尾細細道來,眾人聽著,時而點頭,時而嘆息。
“嗯,關於寶藏的事情嘛,這個我也聽說過。但是,那龍驃劍和盤龍金棍,自太祖征戰時起就從未離開太祖半步。龍驃劍嘛,我也曾有幸見到過,但是用龍驃劍開國庫的事情,我也是頭一回聽說。”
陸敖若有所思,仔細回憶了一番,又接著說道。
“那龍驃寶劍重約三斤二兩,劍長六尺有餘,劍刃四尺有餘,劍色湛藍,其氣微黃,前柔後剛,沉雄威穆,護手處鏤浮雕虎獸頭和菊花瓣圖案,刀鞘由玄鐵鍛造而成,正面是金龍五爪,背面是龍身龍尾及五彩祥雲,看似平靜祥和,卻不停透著寒氣與殺氣。”
“第一次見到龍驃劍的時候,我都被它的氣勢給怔住了。而太祖總是將此劍佩於左側,平日裡幾乎不將此劍出鞘。唉……”
……
陸敖想到當年身為大內一品帶刀貼身侍衛的日子,忍不住嘆息起來。
戴天行繪聲繪色地繼續說著。
那龍驃劍其實是一把殺人利器,而當年曾有人獻上李唐時候遺留下來的龍泉寶劍,太祖為了驗證孰強孰弱,揮起龍驃劍向龍泉寶劍砍去,那龍泉寶劍霎時被劈成兩段。
太祖便仰天大笑,嘲諷王朝更替,什麼龍泉寶劍,也不過如此。
但是,事實上,龍泉寶劍怎麼會不過如此呢?
……
相傳,龍泉寶劍是由春秋時期越國名匠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歐冶子和干將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名為七星。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彷彿有巨龍盤臥,故名龍淵。最後,將此劍命名為七星龍淵,簡稱龍淵劍。
……
再後來,戰事紛紛,吳越多年大戰,越國滅吳,而後越國又被楚國所吞,龍淵劍便不知所蹤。有人說,這由鐵鑄成的“第一把寶劍”,曾經傳到了楚國伍子胥手上。這伍子胥,就是離楚歸吳,最後將楚平王拉出來鞭屍的那位。
……
據說當時伍子胥為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荒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只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前阻大水,後有追兵,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伍子胥發現上游有一條小船急速駛來,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後,小船迅速隱入蘆花蕩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
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只稱“漁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洩露自己的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