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解釋著,繼續道:“現在知道的人多了,時候我們怎麼處置孔訥,大家都一清二楚,那有心人就無法編造謊言去挑唆別人,這件事想要辦的讓別人無話可說,只能讓更多的人知道起因,過程,結果。”
“我已經將邸報,改成了大明時報,讓工部拿去刻印了,到時候就真相大白,輿論爆炸。”
邸報不用解釋是什麼東西了吧,畢竟大傢什麼都知道。
“陛下!”
這時,王景弘忽然跑進來,彙報道:“陛下,太子殿下,太孫殿下,一個叫方孝孺的人,舉著一個用血寫的橫幅,上面寫著,此刻已經不是單純的衍聖公之事,已經是天下人之是,他方孝孺要為天下文人討個說法。”
“這個舉動,已經贏得滿堂喝彩,圍觀的人都紛紛拍手叫好。”
王景弘擦了擦臉上的汗水,此刻他都已經感到心驚了,這事鬧大了,已經很難收場。
“方孝孺?他不是在漢中教書嗎,怎麼來金陵了?”
朱雄英眉頭一皺。
“應該是有人推薦,此人又不是第一次了,上次咱打發他走了,沒想到還來第二次。”
朱元璋說了一句,就又叮囑朱雄英快去辦事,心思全在孔家身上,對什麼方孝孺絲毫不在意。
……
朱雄英離開謹身殿,榮升禮部尚書的齊泰,在外面等候多時,他拿著兩封推薦跟在身後。
齊泰笑道:“殿下,王叔英寫了兩封推薦信給臣,我不敢做主,陛下不想管,說讓殿下過目。”
“你總結一下。”
朱雄英走在前面,這種信寫的長篇大論,他沒心思看。
“王叔英本是教授,後來遷漢陽知縣,他是浙江人台州府人,第一封信他推薦的正是方孝孺。”
齊泰簡單介紹了一下王叔英此人,然後說了一下推薦的是誰,就直接拆開第二封信,說道:“第二封信,推薦的是楊士奇。”
“哦?楊士奇?”
朱雄英有點驚訝,按照原本歷史發展,方孝孺第二次推薦給朱元璋,又被打發走了,直到建文上臺才成為四大天王之一。
這個楊士奇也是這個時候被推薦進翰林院的,跟方孝孺一樣,沒有任何功名,靠關係進入翰林院了。
齊泰道:“正是,楊士奇在洪武十七年的時候鄉試落榜,現在除了一封王叔英的推薦之外,還有他找了方孝孺,然後方孝孺就寫了一封信給了我,讓我幫忙。”
“什麼內容?”
朱雄英問道。
“他想直接參加科考,還說讓臣打點一下,看看能不能跟主考說說話。”
齊泰如實回答。
“本來我是想讓劉三吾擔任主考的,可惜他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