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徐三皮黃酒廠”的廠長,許多證件需要陳濤到場簽字,整個春節,便在市裡村裡來回跑的忙碌中度過了。
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徐三皮黃酒廠”終於建成。
新廠房,新裝置,看著一排排蓋著草蓋的發酵罐,徐三水恨不得馬上釀出酒香四溢亮著琥珀色光澤的黃酒來!
黃酒的製作週期比白酒短,工藝也不相同。大體上分為,蒸飯、拌曲、壓榨、過液、煎酒,五個步驟,主要原料是半城鎮盛產的黍子,徐三皮黃酒特製配料,包括枸杞,人參,當歸,等幾味中藥。徐三水為了生產出最地道的徐三皮黃酒,採用了傳統的浸米工藝,浸米的時間長達二十天。而時下流行的化學浸米法,兩天便完成了浸米步驟。口感自然比徐三皮黃酒稍遜一籌了。
完全按照秘方流程釀酒,原料絕不馬虎,保證了徐三皮黃酒的質量,其代價是生產週期比普通黃酒長了三倍,綜合生產成本更是高出了五倍還多!
普通黃酒的零售價約在十一塊錢一斤左右,而“徐三皮黃酒”售價為六十六元一斤,堪比散白酒的價格!
酒生產出來了,但是銷量很不理想,黃酒的受眾本身比白酒小,再加上賣的貴,別說盈利了,回款堪堪夠的上給工人開工資,買黍子的錢!
徐三水有些心灰意冷,難道“徐三皮黃酒”真的不行了?現在人都不認了麼?
他覺得很對不起陳濤,對不起那五百多萬的投入,更對不起人家的信任!建廠之初有人提過,“你這種釀酒法得賠死!現在是走量銷售的年代,用化學工藝,壓縮生產週期,降低生產成本,人家黃酒的精米率才80%多,你這95%!還往裡加枸杞,人參,賣多少錢才能回本呀!”
還是陳濤開導了他,“酒香不怕巷子深,我們剛開始幹,市場沒有開啟,大家不認可可以理解。等他們認識了咱們黃酒的妙處,銷量一定會上去,不要降低質量標準,繼續幹!”
果然如陳濤所料,經過初期的銷售低迷,市場反饋開始慢慢的變好,又過了幾個月,訂單增多了,有代理商找到廠子洽談代理業務,小超市,小飯店裡開始有“徐三皮黃酒”的身影。
喝的人多了,喝過的再向其他人推薦,原本不喝黃酒的人,也漸漸認可了“徐三皮黃酒”的品質,品牌效應一旦開啟,銷量頓時如滾雪球一般增長!
訂單增加,擠壓的庫存一掃而空,終於在夏天將至的時候,“徐三皮黃酒”脫銷了!
拉貨的大車停在酒廠門口,排隊等著“徐三皮黃酒”出廠,徐三水激動的睡不著覺,小陳廠長說的沒錯啊,銷量真的上去了!
一個清涼的傍晚。
陳濤攢局請周祖衝,範永浩小聚。
“小陳老弟,你是真不夠意思啊!這麼好的專案,你竟然沒告訴我?嘖嘖。”周祖衝笑著抿了一口黃酒,眯著眼睛,半真半假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