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米歇爾斯提出的“全攻全守”體系。
1974年,世界盃決賽。
克魯伊夫與貝肯鮑爾的那場巔峰對決。
推動了現代足球的的變革。
全攻全守和自由人戰術,衍生出了數十個變種打法,逐漸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1987年,米歇爾斯率領荷蘭隊用無解的戰績,奪得了歐洲盃冠軍。
第一個完美的“4號位”出現在世人面前,裡傑卡爾德。
他是沃勒爾在球員時期的一生之敵。
1988年,克魯伊夫入主巴薩,他從拉瑪西亞青訓營提拔了一個少年,改造出了拉瑪西亞第一個“4號位”,瓜迪奧拉。
1997年,範加爾執教巴薩,他賦予了“4號位”更大的自由度。
在攻勢足球的基礎上,老範大手一揮,摒棄了克魯伊夫改造多年的442雙鏈陣型,開創了433時代。
犧牲了陣地戰防守強度,增強了前場壓迫。
恩裡克被他踢到了邊後衛。
穆里尼奧被他從翻譯提拔到了第一助教。
他在青訓營,挖掘出了拉瑪西亞第二個“4號位”,哈維。
只不過,這個“4號位”與他的前輩們,有點不一樣...
....
再後來的故事。
耳熟能詳。
2001年,梯隊教練比拉諾瓦,找到了一個很接近“4號位”的完美人選,法佈雷加斯。
兩年後,溫格把這位喜歡4號球衣的拉瑪西亞天才,迎接到了溫布利。
從此,阿森納和“4”的羈絆,再也離不開了。
2003年,初代4號裡傑卡爾德執教巴薩,他發現“4號位”哈維,太軟了,沒自己當年那麼硬!
不行,不能讓哈維踢得那麼累!要釋放他!
大手一拆!
把“4號位”的職能一分為三!
德科+伊涅斯塔+哈維!
巴薩第一屆中場鐵三角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