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馥既死,袁紹雖然還沒有完全掌握冀州,但卻也躊躇滿志地問沮授說:“如今賊臣作亂,朝廷西遷,我袁家世代受寵,本將決心竭盡全力興復漢室。然而,如果沒有卿等紹就不能成為冀州之主,沒有將士用命也不能保住越國。本將想與卿同心戮力,共安社稷,不知卿有什麼妙策?”
沮授原任韓馥,頗有謀略,可惜韓馥不肯聽才導致身死,袁紹使沮授居原職算是對他的尊重。他略微沉吟回答說:“將軍年少入朝,就揚名海內。廢立之際,能發揚忠義;單騎出走,使董卓驚恐。渡河北上,則渤海從命;擁一郡之卒,而聚冀州之眾。威聲越過黃河,名望重於天下!如今將軍如首先興軍東討,可以定青州黃巾;還討,可以消滅之。然後回師北征,平公孫瓚;震懾戎狄,彼等定然降服。您就可擁有黃河以北的四州之地,因之收攬英雄之才,集合百萬大軍,迎皇上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陽。以此號令天下,誅討未服,誰抵禦得了?”
沮授這話可謂雄才大略、豪氣萬丈,他首先將目標定在青州黃巾而不是黑山張燕,這是非常正確的,先易後難還能得到青州全境。歷史上上公孫瓚和曹操也替他證明了這一點,公孫瓚一己之力擊敗青州百萬眾名聲大噪,可惜自我膨脹不將源少放在眼裡才會有界橋之戰的慘敗。曹操更是依靠收編青州黃巾軍而擁有了征戰天下的資本。
假如袁紹能夠實現賈詡給他制定的戰略目標,平定青州黃巾,得到力卒幾十萬,可以練兵也可以屯田。然後西進戰張燕,張燕必敗。然後北上奪取幽州。沮授說的擁有四州之地,歷史上袁紹也曾經實現過,但這裡有個問題,那就是橫空出世的衛宣不可能放棄幷州,也會搶在袁紹之前進兵長安。當然袁紹不想迎接長安的天子,這也導致了沮授的話只有部分被他聽進去。
不過袁紹聽了,還是非常高興地說:“這正是本將的心願啊!”隨即加封沮授為奮威將軍,使他監護諸將,俗稱監軍。
隨後袁紹又用田豐為別駕、審配為治中,這兩人比較正直,但在韓馥部下卻不受重用,如今終於歸入了海內名士袁紹部下幾人也是非常激動,準備一展抱負。此外,袁紹還用許攸、逢紀、郭圖等人為謀士。算上袁紹軍中的淳于瓊、顏良、文丑以及原韓馥手下的張郃、高覽,真可謂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大有不將天下諸侯放在眼裡的架勢。
此時的郭圖一直在於夫羅部遊說,現在袁紹成功地驅逐了韓馥自然就要將牽制衛宣的計劃提上日程,而於夫羅在聽聞袁紹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奪取了冀州也是大驚,同時也對汝南袁氏的實力有了一個新的瞭解,不等袁紹派人催促他立即找來郭圖表示願意立即出兵襲擾河東甚至河南,不過希望袁紹能夠提供部分糧草。
郭圖犯了難,一來冀州袁紹府庫空虛,正需要大肆徵募地方,第二,就算冀州有糧食也要翻越太行山,這是張燕和張楊的地盤,張楊可能不會出手,但張燕一定會劫掠運輸隊的,如果袁紹派兵保護,那就不是於夫羅襲擾河東,而是袁紹聯合於夫羅攻打衛宣了。這樣對袁紹的名聲不利,袁紹也沒做好徹底與衛宣決裂的準備。
最後郭圖勸於夫羅道:“單于麾下多騎兵,一日千里,可先縱兵河東,若是河東無抵抗,自然不缺糧草,若是衛宣調遣重兵企圖與單于決戰,單于可轉走河內東奔冀州。袁車騎定當上賓相待,糧草不在話下。”
郭圖這一招雖然有點狡猾但也是實際情況,所謂縱兵河東就是去搶劫河東,如果河東擋不住於夫羅,那整個河東的財富聽於夫羅予取予求,哪裡還需要被人千里運輸糧草,如果打不過河東守軍就往東邊跑,袁紹會收留他。
這樣一來不管於夫羅是勝還是敗,都是有利於袁紹的。於夫羅勝則河東????????????????糜爛,於夫羅白則袁紹可以盡得於夫羅部。
於夫羅想了想也覺得有道理,當然他還是看重袁紹的那一句幫助其復國。如今大漢朝廷指望不上了就只能指望袁紹了。
經過間斷的動員,於夫羅與初平二年三月中旬集結了四千精銳騎兵沿著汾河南下開始了他的劫掠之旅,他的目的第一個目標是河東安邑,因為據說衛家在哪裡囤積了數百萬石的糧食和數百億的錢財。如果能夠以戰攻克安邑,將整個河東作為自己的養馬場,說不得復國真的有希望了。
於夫羅之所以這麼自信是因為之前衛宣的軟弱,居然將衛家女送來給自己享受。還因為他打探到因為有衛家女的存在,河東衛家對他基本不設防,如果他能夠突襲,必定會打衛家一個措手不及,若是能夠擒獲衛肅或者裴夫人還可以要挾衛宣讓他交出更多的錢財和女人。想到這些他就覺得自己重新成為南匈奴單于指日可待。
於夫羅帶著自己的弟弟呼廚泉和兒子劉*豹四千人一人三馬沿著汾河狂奔,之所以帶這麼多的戰馬出來,出來保證速度外,還是專門為了拉戰利品的。因為於夫羅覺得完全佔據河東暫時還不現實,能夠在衛宣的援軍趕到之前儘可能多地帶走糧草和錢財才最現實。
在於夫羅等人看來,自己突然發動襲擊,河東肯定沒有防備,勝利是必然的,就看能夠有多少繳獲。
於夫羅煤有選擇一城一城地進攻,那是為了佔領河東,他們是來劫掠的,為了不打草驚蛇,他們繞過了楊縣和霍山,直奔襄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