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寥寒予的福,林曼淑時隔多年,終於和她的父母坐在一個飯桌上了。氣氛有些尷尬,林曼淑默默吃著飯。這飯也是,十幾年過去了,依然是原來的味道。
有時候,林曼淑也偶爾想吃家裡的飯,嘗試著做過,食材調料都相同,但怎麼都做不出那個感覺。林曼淑知道,那裡缺失的,是家的味道。
林父林母此刻心裡是高興的,和女兒坐在同一張桌子上,看女兒吃著自己做的飯菜。這對他們來說,是多大的奢求啊。
再多待一會兒,哪怕是一分鐘,都能讓他們在今晚做個美夢。
寥寒予暗中觀察氛圍,覺得還不錯,他一直努力的讓林曼淑迴歸家庭,想讓那個他從小熟悉的家庭和睦。為了這個目標,他努力了十幾年,現在終於初見成效了。
“哇,今天的飯格外好吃,是吧,曼淑。”寥寒予找話題道。
林曼淑淡淡撇了寥寒予一眼,沒有說話,繼續咀嚼口中的飯粒。
氣氛就這樣冷了下來,寥寒予為了不讓二老寒心,繼續說:“都這麼多年了,阿姨的手藝一點都不差。以前我和曼淑還嘗試做過這些菜,但味道總是不對。”
“是麼?那我應該早點寫個菜譜給你們。”林母說。
“你阿姨別的沒什麼,但做菜的手藝是一絕,我就希望她做的飯。”林父也驕傲的說。
林父林母說話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的去看林曼淑的表情,生怕她不高興。見她表情如常沒什麼變化才敢繼續說話。
林曼淑雖然一直低頭說話,但也注意到這些了。她覺得有點好笑。小時候,她也曾那樣小心翼翼的看著父母的表情說話。
小時候,因為父母經常吵架,飯桌上總是散發著*味。父母都板著臉,氣氛很壓抑。林曼淑總想說些什麼來緩解氣氛,她幼稚的以為自己小心翼翼的維護能使父母不在生氣,使家庭氛圍變好。
可是維護家庭氣氛的事情,本應該是父母去做的事情。
“爸,媽,今天學校的測試我又拿了第一。”
“媽,你今天做的飯很好吃。”
“爸,今天工作累嗎?一會兒我幫你捶捶肩吧。”
小小的林曼淑努力的維護家庭關係,如果父母稍微露出笑臉,她立馬會更加努力的讓他們高興。所以,從很小的時候,她就學會看人的臉色。本該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全被不屬於自己的成熟取代了。大人們稱那個叫“懂事”。
但她的努力能得到什麼呢?
“要好好學習,下次繼續拿第一。”
“好吃就多吃點,吃完帶你弟去玩。”
“不用了,你自己去休息吧。”
生硬的、不帶喜悅的、敷衍的話語,是林曼淑時常得到的回答。
她知道父母不喜歡孩子剩飯,在父母生氣的時候她會努力多吃一點,儘量不做惹父母不高興的事,即使那天她可能很飽,即使那天她不喜歡做的飯菜,但也會好好把飯吃完。
在飯桌上看著互相慪氣的父母的眼色,默默往嘴中塞著飯,偶爾還會有一滴眼淚滑進飯中,但也只能硬生生的吞下。這是林曼淑對童年,最深刻的記憶。
看到眼前的場景,回想記憶中的創傷,林曼淑既覺得可笑,又覺得悲傷。小時候無數次祈求上天,哪怕是這樣安安靜靜的吃頓飯,她都願意用生命來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