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姓氏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會無緣無故出現一個姓氏。
黃妍瑩一開口解釋,熊儲心裡就已經肯定了,自己的名字絕對屬於巨大的秘密。
熊,這個姓非同一般。但要說起來,那話就長了。
洪武二十五年(一三九二年,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懿文太子朱標突然暴病身亡。朱標英年早逝,太祖朱元璋非常痛心,於是立朱標第二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允炆性格仁厚,曾奉太祖皇帝之命,參照歷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條,天下皆頌其德。
太祖皇帝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召方孝孺為翰林院侍講,修訂典章制度,詔行寬政,實行惠民政策:
減免租賦,賑濟災民,老弱病殘者由國家扶養。
重視農業生產,興辦學校,考察官吏,任用賢能,派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任採訪史,分巡天下,以體察民情。
採納齊泰、黃子澄建議,實行削藩,並下令親王不得節制文武將吏,更定內外大小官制。消除各自為政的弊端,以加強中央集權,統籌民生。
先後削廢周、齊、湘、代、岷五個藩王,又陳兵河北,準備削減燕王朱棣的龐大勢力。
建文元年(一三九九年,佔據整個黃河以北的燕王朱棣,以“誅殺齊泰、黃子澄清君側,靖國難”為名舉兵反叛。建文四年,燕軍渡江,攻陷京師(今南京,史稱靖難之役。
建文帝朱允炆兵敗之後火焚後宮,其實是司禮太監奉命乾的,主要目的就是不要讓後宮妃子成為敵人的俘虜。
在此之前三天,建文帝朱允炆已經離開了京城。首先到了錢塘東明寺暫避風頭,隨後化名詹碧雲,隱蹤在江西饒州(上饒)玉山上清宮。
燕王朱棣當了皇帝后,推己及人,對建文帝朱允炆**而死的傳說,產生了懷疑。
恰在此時,有人告訴朱棣那具燒焦的屍體,根本不是建文帝朱允炆,而是馬皇后的,建文帝朱允炆削髮為僧外逃了。
朱棣把建文帝朱允炆的主錄僧溥洽抓了起來,關進監獄長達十餘年,目的就是逼他供出建文帝朱允炆下落。
與此同時,派戶科都給事中胡濙遍行郡、鄉、邑長達一十六年,後來又派鄭和下西洋“欲尋蹤跡”,搜尋建文帝朱允炆下落。
除此之外,已經被廢止的錦衣衛被燕王朱棣重新啟用,而且不侷限於宮廷之中,主要精力全部放在江南一帶。
燕王朱棣的一番謀劃還是有效果的,十七年以後,終於被錦衣衛抓住線索跟蹤追擊,建文帝朱允炆的二兒子一家三十餘口被殺絕。
改名換姓,這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就姓熊,這是不用遲疑的,因為江西饒州的大姓就姓熊,掩人耳目足夠了。
黃妍瑩盯著熊儲說道:“有熊氏,黃帝后裔,正宗帝脈傳承。姓熊,表示不會忘記自己的高貴出身,還有恢復炎黃盛世的雄心壯志。”
“儲,就是儲君的意思。有熊氏一族的儲君,就肩負著掃清叛逆,匡扶天下,拯救百姓的責任和義務。”
“熊儲出生的時候,他身上的責任和義務就同時降臨了。可惜他一出生,就意味著災難伴隨而來。”
“改名了,並不意味著能夠抹去過去的一切線索。結果錦衣衛順藤摸瓜,終於找到了隱藏在饒州熊家壩的建文帝一脈。”
“少年熊傑,作為熊家壩出類拔萃的新一代弟子,一手快劍有模有樣。錦衣衛殺進熊家壩的一瞬間,他奉命帶著少主熊儲逃亡。”
“熊家壩剩下的一百九十餘人,和錦衣衛發生了最後的決戰,目的就是給熊傑爭取時間。熊家壩不存在了,但是建文帝一脈還在。我堅信,熊儲一定還活著!”
黃妍瑩的講述,比逍遙子臨死之前斷斷續續的說法,更加驚心動魄。
熊儲明白了自己這個名字的來歷,心中也不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