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已經沒了,還要什麼名聲呢?這是為了子孫後代。盡一個名聲可以恩澤相抵,利益豐富。一些人常把“兼愛天下,利益別人”掛在嘴邊,這其實就叫做“名”。
而用這個“名”的目的,就是為了掩蓋背後的真實目的。例如宋江天天叫囂著“替天行道”,結果呢?到頭來還是一心招安。
所以,還是那句話:不利天下人,就不會被人挑唆;不損天下人,就不會徒增心傷。自己真正要想的就是“貴己”,要尊重自己,珍愛自己。
講到這裡,楊朱順勢引出了他的第三大重點——人這一生到底應該怎麼過。這也就是楊朱思想的第三個重點,四個字:全性保真。這四個字要拆開來看。
全性,就是順應自然之心。人這一生,最怕的就是為外務奔波,為了財富、為了名聲、為了享樂。其實這些東西就是人生痛苦的源頭。很多東西只求夠用,貪得無厭反而沒有好處。
保真,這個詞不好理解。用楊朱的話說,就是保持自然所賦予我的真性,自縱一時,勿失當年之樂;縱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
縱心而遊,不逆萬物所好。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不為鬼、不為人、不為威、不為利,保持和順應自然之性,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
這麼說可能有些難以理解,我們舉個例子。你有沒有焦慮的時候?
就是什麼也不想做,沒有任何想法,沒有一點慾望,就想這麼躺著,一動不動,漫無目的刷手機。
出現這個的原因,就是“自縱一時,丟失了當年之樂”,提前透支了對人生的體驗。
再舉個例子,你有多久沒專心做過一件事了?你有耐心看完一部電影嗎?有耐心讀完一本名著嗎?有些朋友可能會說:“能把資訊濃縮,為什麼要徒增麻煩呢?”
但真正的知識需要長時間的專注力去獲取,快樂也是一樣。當你透過很簡單的方法就能獲得快樂的時候,以後可能就很難再快樂了。
賭博就是這個道理。當你透過很輕鬆的方法來獲得鉅額財富之後,你可能就不會再腳踏實地地走了。
總的來說,楊朱的思想獨樹一幟。一門學派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門學派,那它一定會有一些閃光的地方。取其精華,或許你就能找到一些屬於自己的答案。
【一口氣看完華夏曆史上第一所大學,稷下學宮歷史小知識嗯百家爭鳴】
他是華夏乃至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所高等院校,與同時期古希臘的柏拉圖學院齊名。
他還是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文化中心,創造了華夏古代詩人的黃金時代,影響深遠。本期影片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中國最早的高等院校——稷下學宮。
簡單來說,稷下學宮就是一所戰國時期的公立大學。
這裡由齊國直接提供運營經費,並且從全天下範圍內招收高水平的學者做老師,給予豐厚的物質待遇,讓他們可以自由地研究學問。因為地處齊國國都臨淄城的西門附近,故而得名為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建立於齊威王初年,是齊威王變法改革的產物。其建立的原因,除了受魏文侯尊禮子夏建立西河之學的影響和廣開言路之外,更有他為鞏固田氏政權統治的苦衷。
田氏政權選擇了來自南方陳國的老子學說,同時又抬出傳說比堯、舜、禹、神農更早的黃帝來,故極力推進以黃帝老子為始祖的黃老學說。
這樣一方面是以此壓倒儒、墨、農等家,更重要的是把黃帝作為田氏的始祖,而姜氏是炎帝的後裔,黃帝戰勝炎帝而有天下的傳說,就成為了“田氏代齊”合法性的歷史根據。
齊宣王時期,稷下學宮達到鼎盛,曾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幾乎所有學派。
其中主要包括法家、儒家、兵家、農家、陰陽家等諸家,彙集了天下賢士多達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學者如淳于髡、孟子、鄒衍、宋鈃、慎到等名家輩出。
尤其是荀子,曾經三次擔任過稷下學宮的祭酒,相當於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