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諸朝陪我刷短影片> 第二百二十一章 歷史上的奇和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二十一章 歷史上的奇和尚 (1 / 3)

此時的中原大地又一次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各路軍閥割據一方,唐朝領土及關中、河東等地。

自公元618年開始,唐軍以關中為中心掃滅群雄,先後平定了薛舉、李軌、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武裝勢力,統一中國。

在唐初統一戰爭中出力最多的就是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但是按照傳統宗法制度,立了長子李建成為太子。

沒想到李建成對李世民十分嫉恨,而李世民對兄長也非常不滿,兄弟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逼迫李淵禪讓,登基為帝,是為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初期,天災頻發,百姓生活困苦,經常遭受DTZ襲擾。李世民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躬行節儉,輕徭薄賦,休養生息。

他重用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名臣,知人善任,從諫如流,先後五次頒佈求賢詔令,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不問出身,唯才是舉。唐朝湧現出一大批治國人才。

在勤修內政的同時,唐朝在對外戰爭也獲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公元630年,唐朝滅DTZ,活捉頡利可汗,四夷酋長齊聚長安,尊奉李世民為天可汗。

唐朝設定了順、右、化、長四州都督府安置突厥降民。公元634年,吐谷渾歸附唐朝,公元640年,唐朝滅高昌國,設立安西都護府,唐朝影響力到達中亞。

西域各國紛紛前往長安朝貢。公元646年,薛延陀韓國投降唐朝,同年唐朝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

李世民死後,唐高宗李治在父親留下的遺產上接續貞觀之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完善科舉制,頗有貞觀遺風,後世稱之為永徽之治。

李治在位期間先後攻滅西突厥、百濟、高句麗,使唐朝版圖臻於極盛。然而李治患有風疾,時常頭暈目眩,不得不依靠皇后武媚娘打理政務。

久而久之,唐朝的權力中心從皇帝李治手上轉移到皇后武媚娘手中。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駕崩,由李治與武則天所生的第三子李顯繼位,史稱唐中宗。李顯性格懦弱,對妻子韋后言聽計從,皇位還沒坐熱乎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

李顯的弟弟李旦繼位,更加不敢反抗母后,朝政大權完全落在武后手中。武后臨朝稱制,追尊武氏先祖,提拔武氏子弟。各地接二連三的出現祥瑞,儼然是為改朝換代造勢。

公元684年,徐敬業起兵造反,發出著名的《討武檄》。武后發出挑戰:“試看今日之獄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武后派出30萬大軍平叛,徐敬業兵敗身死。武后藉機清理了一大批反對的文武大臣。不久越王李貞謀反,武后藉機清洗了李唐宗室貴族,為自己登基掃清了最後障礙。

公元690年,67歲的武后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因其嗜好奢侈,所以被後世稱之為武則天。

為了坐穩皇位拉攏人心,武則天打壓關隴貴族,提拔庶族寒門,並且廣開科舉,提拔寒門士子。

同時武則天也重用酷吏,鼓勵告密,清洗潛在的反對勢力,在局勢穩定後又將這些酷吏悉數處死。

然而武則天依然還面臨著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該立武家人為嗣,還是李家人為嗣?當時武周朝名義上的繼承人是武則天的小兒子李旦。

武承嗣、武三思等人百般鼓動武則天廢掉李旦。這時狄仁傑提醒武則天,自古只聽說兒子祭祀父母的,沒有侄子祭祀姑姑的。

不久爆發了營州之亂,武氏子弟被派去平叛,沒想到卻一敗塗地。武則天見武家人不成器,所幸接回了李顯,將他立為太子。

到了晚年,武則天沉迷奢侈享樂,偏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擁立李顯復位,次年,一代女皇武則天離世。

李顯沒有吸取第一次當皇帝時的教訓,對韋后百依百順,言聽計從,聽從女兒安樂公主之言,排擠弟弟李旦和妹妹太平公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