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諸朝陪我刷短影片> 第一百八十九章 禍國殃民的美人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八十九章 禍國殃民的美人們 (1 / 2)

失去了掩護的周軍根本無法單獨抵擋政軍,只能邊戰邊退。周桓王本人也重劍負傷。鄭莊公害怕殺死周天子,遭到各路諸侯的討伐,趕緊見好就收。

自此天子威嚴盡失,再也無力阻止諸侯國之間的互相攻伐。鄭國也在鄭莊公時期稱小霸與諸侯,但隨著鄭莊公的去世,他的兩個兒子為了爭奪君位而支援鄭國內亂,國力大損。

周莊王在臨死之前卻選擇了跟齊國聯姻。齊國自姜太公封國開始已經到了齊桓公時期,齊桓公就是我們熟知的公子小白。

他憑藉著裝死躲過了管仲的追殺,最終繼承了齊國的軍權,並重用了曾刺殺自己的管仲。在管仲和鮑叔牙的輔佐下,歷經圖治迅速崛起,憑藉著與周天子的親戚關係,採用尊王攘夷的策略,使齊國日漸強盛,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

公元前655年,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立他的兒子奚齊為太子,離間了獻公與申生、重耳父子兄弟之間的感情,並設計殺死了太子申生。

申生史稱驪姬之亂,重耳害怕殃及自己,先後逃亡。晉獻公死後,晉國已無力將晉國河西地區割讓給秦國為條件,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晉國成為了晉惠公。

晉惠公即位之後卻背信棄義,不但違背了割讓土地的諾言,甚至還在秦國鬧饑荒時,一顆糧食也不賣給秦國。

秦穆公大怒,親率大軍討伐晉惠公,並將其生擒進會宮,不得已割地求饒,並將兒子公子圉送到秦國做了人質。

秦穆公為了掌控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兒懷嬴嫁給了他。可沒想到後來公子圉即位為晉國君主之後再次成了一個忘恩負義之徒,與秦國交惡。

秦穆公又將流亡在楚國的重耳接到秦國,並將女兒懷嬴改嫁給了重耳,又擁立重耳當上了晉國國君,是為晉文公。秦國為謀求自身發展,不斷與晉國進行政治聯姻的行為,被後世稱為秦晉之好。

晉文公上位之後,舉賢任能,建立了三軍六卿的軍政體制,使晉國國力大增。公元前632年,勢力逐漸強盛的楚國意圖稱霸中原,晉楚兩國在衛國城濮地區進行了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

當初晉文公流亡楚國時,受到過楚成王的禮遇,曾經與他約定,如果將來晉楚兩國交戰,晉國將退避三舍,以報答楚國恩情。

晉文公信守諾言,城濮之戰時命大軍後撤90裡。楚軍不知是計,驕縱輕敵。最後陷入晉軍包圍,全軍覆沒。

城濮之戰也成了軍事史上先退後勝的經典案例。戰後晉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齊、宋、魯、蔡等國在踐土會盟,史稱踐土會盟,自此晉文公稱霸,成為春秋時代繼齊桓公之後的第二位霸主。

公元前628年,晉文公去世,一直謀求霸業的秦穆公想趁機越過晉境,偷襲鄭國。結果輕騎兵端的秦軍由於孤軍深入,千里遠襲,被埋伏在崤山的晉軍圍殲,全軍覆沒。

此後秦晉之好徹底破裂,兩國關係轉為世仇。崤之戰後秦國東進中原之路被晉國遏制,秦穆公於是掉頭向西用兵,開始了對戎人的大規模征戰。

短短一年的時間,秦國就消滅了戎人的12個大的部落,開拓疆土。因而周襄王任命秦穆公為西方諸侯之伯,秦國自此稱霸西戎,也為日後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石。

楚國城濮之戰後雖然大敗,但並未因此停下向中原擴張的腳步。在吞併了東方的幾個小國之後,又開始向北與晉國爭霸。

公元前598年,兩國在邲城再次會戰,這一戰晉國大敗,霸主一位楚國奪得中原霸權。取勝之後,楚莊王並未撤軍,而是直接率軍北上,在東周洛陽城外大搞閱兵儀式。

剛剛即位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於是便以勞軍為由,派大臣公孫宛去探聽虛實。誰料志得意滿的楚莊王竟直接向公孫宛打聽起了周天子九鼎的重量,楚國覬覦天子之位的野心昭然若揭,史稱問鼎中原。

公元前506年,楚平王繼位,他寵信奸臣費無忌,不但奪了太子建的未婚妻,還聽信讒言,殺了太子太傅伍奢,並將其滅門。後來太子建出逃到了鄭國,伍奢的兒子伍子胥逃亡吳國。

伍子胥到吳國之後盤纏用盡,流落街頭淪為乞丐,幸而被王子光收留,並逐漸成了光的親信和幕僚。光繼位後視為吳王闔閭,他任命伍子胥為宰相,後來又在伍子胥的力薦之下任用齊國人孫武為將。

孫武獻上《孫子兵法》,深得闔閭信任。公元前506年,吳國向楚國發動了歷史上空前的大規模進攻,從姑蘇到郢都800餘里,吳軍水陸共進,節節勝利,一直攻擊到郢都,從此吳國威震華夏,成為一方霸主。

一心復仇的伍子胥沒有抓到逃走的楚昭王,就掘開楚平王的墳墓,挖出屍體抽打了300鞭子才罷休,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伍子胥鞭屍。

公元前496年,闔閭興師伐越,在檇李之戰中,吳軍大敗,闔閭也身受重傷,死在了敗退途中。闔閭臨終前,立太子夫差為吳王,並留下遺命,一定不要忘記越國的仇恨。

勾踐聽說夫差準備為父報仇之後,便決定先發制人,率先發兵攻吳。結果招致慘敗,勾踐被俘之後被夫差安排住在闔閭墳旁邊的石室,專門給夫差餵馬。

兩年後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便不顧伍子胥的勸阻,將勾踐放回了越國。勾踐回國之後不分晝夜,勵精圖治,他著布衣吃粗糧,和百姓同甘共苦。

於是越國上下都在勾踐的帶動下齊心協力,奮發圖強,復仇雪恥成了全國人民的願望。勾踐在位期間,伍子胥曾屢次進諫夫差殺掉勾踐,於是勾踐又派人散佈謠言,離間吳國君臣。夫差果然聽信讒言,將伍子胥賜死。

伍子胥臨死前憤恨地留下遺言,要家人在他死後把他的眼睛挖出掛在東城門上,親眼看著越國軍隊滅掉吳國。公元前476年,臥薪嚐膽了20年的越王勾踐最終攻進了吳都。

夫差後悔當初沒有聽信伍子胥的建議,自殺而死,吳國滅亡。越王勾踐也成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