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棣48歲時,面對蒙古部落的侵擾,他派遣邱福率領10萬大軍北征,但由於輕敵導致全軍覆沒。朱棣對此大為震怒,將邱福全家流放至海南島。
隨後,朱棣親自率領50萬大軍出征漠北,憑藉在燕王時期積累的豐富作戰經驗和靖難之役的磨練,他面對韃靼騎兵遊刃有餘,在南河擊敗了敵軍,大獲全勝。
然而,另一支蒙古部落瓦剌的勢力不斷壯大,朱棣再次率軍出征,在呼蘭呼什溫大敗馬哈木,朱棣甚至親自率領騎兵衝鋒在前。
但在回朝時,發生了一件令滿朝文武人心惶惶的事情。原來,朱棣的車駕到達南京後,太子朱高熾迎接來遲,朱棣借題發揮,將東宮屬官打入天牢,有敢為太子說話的也一併問罪。與太子不和的漢王朱高煦趁機落井下石,企圖鼓動朱棣廢掉太子。
但太子手中有一張王牌——他的兒子朱瞻基深受朱棣寵愛,加上太子常年幫助父皇打理政務,在文官中口碑良好。因此,儘管儲君之位不穩,太子總能化險為夷。
1417年,朱棣強令漢王朱高煦就藩青州,太子朱高熾成為這場爭儲鬥爭的勝利者。三年後,經過多年的準備,北京城終於建成,朱棣下旨遷都北京。
遷都後,朱棣的身體越來越差,閉門不出,平日政務都交給太子打理。即便如此,朱棣仍不忘北邊的蒙古人。在朱棣生命中的最後三年,他每年都會出徵漠北,但蒙古人一聽說明軍要來就逃得無影無蹤。
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征歸途中去世,終年65歲。他的廟號為太宗,葬於BJ明長陵。朱棣的一生充滿了戰爭和征服,他在位期間,明朝的疆域得到了極大的擴張,文化和外交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他的統治也伴隨著殘酷的清洗和對權力的極端控制。
儘管如此,朱棣的統治為明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他的一些政策和舉措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歸根結底,長壽才是最大的惡優勢。”
——“朱元璋都是按金木水火土起名的,他兒子全都是木字旁,到他孫子輩就都是火字旁。”
——“整個明朝最佩服的就是朱棣,最羨慕的就是朱厚照。”
——“唯一有英文名字的明朝皇帝。”
【一口氣看懂朱元璋的二十六個兒子。#朱元璋#歷史】
為何說朱標不死,就輪不到朱棣當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兒子們在明朝的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有人說他們是禍害,也有人說他們是邪王。本期影片就讓我們深度盤點朱元璋的26個兒子,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愛恨情仇。
眾所周知,朱元璋出身貧寒,少年時就父母雙亡,成了孤兒。因此他在登基後十分注重親情,對兒子們也非常溺愛。但榮生九子,子子各有不同,朱元璋的26個兒子也都有著不同的命運。長子朱標是朱元璋最重視的兒子,身為嫡長子的朱標自出生開始就被當做繼承人培養。明朝建立後,朱標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太子,朱元璋對這個兒子也是寄予了厚望。朱標生性仁厚友愛,兄弟們犯了錯,他都會出言維護,對朱元璋殘殺大臣也多有勸誡,是一個符合儒家標準的君主。然而隨著朱標在1392年去世,明朝的國運走向了十字路口。朱標的兒子們太年幼,立了有可能坐不穩皇位,而周邊的眾多弟弟卻是立哪個都不行。當時最有實力的藩王是晉王和燕王,他們能征善戰,有勇有謀,同時還兼具帝王的野心。然而兩人的關係非常惡劣,無論立哪一個,另一個都不服。
此外,親王朱樉作為嫡次子,在繼承順位上也排在晉、燕二王的前面。可朱樉品行惡劣,朱元璋從未考慮過他。在多方權衡之下,朱元璋決定立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然而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朱元璋還是看錯了人。朱允炆登基後大舉削藩,引發了靖難之役。在燕軍攻入南京之後,朱允炆引火自焚,消失於火中,而朱標還活著的子孫也被朱棣迫害,或死或囚。
朱樉封地西安,使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的次子品行惡劣,虐待宮人、囚禁正妃,在民間強搶民女,濫殺無辜,罪行斑斑,罄竹難書。朱元璋雖多次下旨訓斥,但朱樉全當做耳旁風。宮人不堪虐待,將秦王毒死,朱元璋震怒,勒令秦王府上下全部為秦王殉葬。自此以後殉葬這一殘忍的制度在明朝皇室成為了慣例,直到明英宗臨終前才廢除了殉葬。
晉王朱棡封地太原,生母馬皇后,美居然有謀略,精通軍事,是朱元璋最器重的藩王之一。然而他與燕王的關係非常惡劣,有一次紂王進行朝覲,與燕王大吵一架,將燕王氣回北平。朱元璋對這兄弟二人的矛盾也心知肚明,因此在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沒有選擇晉王、燕王任何一人。為了敲打晉王,還將他的岳父和親家相繼刺死。朱元璋想讓晉王和燕王互相制衡,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398年晉王朱棡去世,燕王成為宗室之長,諸王中再也無人可以制衡燕王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