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自己參與勞動得來的果實,吃著當然別有一番滋味,高世曼也啃著一隻嫩玉米,她嚥下一口玉米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前你們都坐臥高室,誰也沒有真正下過田地吧,如今頂著烈日採摘糧食,今後必是明白這盤中之物,皆來之不易,是不是?”
“老師,這看著挺簡單的,真正做起來,才知道並不容易”,有學生感嘆著。
高世曼笑道:“你們今兒算是嘗過了這其中滋味,今後在朝堂之上,必然也會對天下農人心懷憐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看好你們!”
“老師,這玉米一畝地產量多少啊?”終於有學生問出了這個核心的問題。
高世曼淡淡一笑:“這樣說吧,粟米的平均產量,一般在三百多斤,你們看看這廣袤的玉米地,大家都猜猜看,它的畝產是多少?”
在列的皆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少爺,別說讓他們猜,就是粟米一畝三百斤,他們也鮮有知道的。
村莊裡的人見高世曼讓學生們猜玉米畝產,都圍了過來,突聽一學生大聲道:“老師,這玉米看著這麼大,果實又飽滿,產量起碼是粟米的兩倍吧!”
高世曼想笑,卻忍住了,但是周圍的村民卻管不得這許多,他們哄的一聲大笑了起來,笑聲能感染所有的人,高世曼最後也繃不住笑了起來。學生們雖然不知道別人笑什麼,但也知道猜的離了譜。
高世曼抿了抿唇示意大家都安靜:“去年的平均畝產量是一千一百斤,今年我們技術更嫻熟,更有皇上重視,天恩浩蕩,相信今年應該是能超過這個數字的。”
學生們嘆聲一片,有人完全不信,他們雖然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少爺,但是還是知道三百和一千一的區別。
當下就有學生道:“老師,您說的可是真的?”
“不信,讓我們一起見證這奇蹟吧!”高世曼心情超好,臉上漾著絢爛的笑容,可與這午後日光爭輝。
當然也有學生是相信的,要不然高世曼憑什麼靠這玉米躋身正四品高位拓糧使,又得皇上青眼呢,必是與這玉米的高產是分不開的。
晚飯時分,楊莊頭便來尋高世曼:“小姐,後日便是您的生辰,要不就在這莊子上辦了吧。”
高世曼這才想起,自己已然十六了,沈立行不在京中,她也沒有可以撒嬌的物件,她笑了笑道:“楊叔,我不喜歡過生辰,還是算了吧。”莊子上這般忙,最親密的愛人也不在身邊,這生辰既便過了,又過的有何意思呢?
“小姐,為什麼啊?”楊莊頭納悶不已,這京中小姐貴人,不都喜歡被人眾星拱月般地當成中心人物嗎,自家小姐倒是與眾不同。
高世曼不想在這話題上糾纏,她忽悠楊莊頭道:“楊叔,過一次生辰,我就老了一歲,這實在是讓人很不開心啊!”
楊莊頭瞪著眼睛,愕然不已,這才十六芳華,又不是三四十歲,怎麼就說到了老呢,他搖了搖頭道:“小姐正是好年華的時候,怎麼就說到老了呢!”
“楊叔,我真不喜歡過,您可千萬別折騰,莊子上的活兒這麼多,皇上還盯著呢,彥堂又不在京中,真是沒什麼好過的”,她鄭重地回絕了楊莊頭的好意。
楊莊頭也知道她的脾氣,於是嘆了口氣道:“那後天叫廚房給小姐下碗壽麵吃吧!”
“這個可以有”,高世曼笑嘻嘻地道。
今年種的玉米比去年多,大家投入全部精力做玉米的收穫工作,倒也過的充實。學生們在鄉間流連,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來的知識,也個個興奮不已。
到了七月初七,高世曼一如既往早早起來忙活,楊莊頭親自去廚房吩咐給高世曼下碗壽麵,她不願過生辰,但面還是不能不吃的,身邊的丫頭婆子們都過來祝她生辰快樂,她也散了賞錢下去,平兒靈兒也趕了過來,高世曼看著靈兒的大肚,忙迎上前嗔道:“你不老實呆在屋裡,跑出來幹什麼。”
“小姐,今兒是您生辰!”兩人聽楊莊頭說小姐不過,心裡真有些不大舒坦。
“哎喲,生辰就生辰唄,年年過,有什麼意思”,高世曼不以為意,“莊子上這麼忙,你們可別再添亂了,靈兒,特別是你,預產期還有幾天吧,你可得忍著,好歹也等玉米全收完了再發作啊!”
一席話逗得大家呵呵直樂,高世曼下了地,還未到中午,李陵和秦二來了。
“你們怎麼來了?”高世曼不樂意他們來添亂。
“世曼,今兒你生辰,好歹咱們要過來陪你慶祝一下,啟真身子不方便,她讓我代她問聲好,還有瑞嫻也託殿下帶了話兒”,秦二笑嘻嘻的掏出一隻匣子遞給她。
一旁跟在李陵身後的小滿也笑嘻嘻地拿出個盒子遞到她面前討好道:“殿下也給您準備了大禮。”
她卻一個也不接,只笑眯眯地道:“你們的心意我領了,今年生辰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她一順嘴,竟將這後世膾炙人口的廣告詞給吐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