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門和朱雀之門的小故事。
傳說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當上皇帝以後,準備拓展外城。
他來到朱雀門前,抬頭看見門額上寫著“朱雀之門”四個字,覺得彆扭,就問身旁的大臣趙普:“為什麼不寫‘朱雀門’三個字,偏寫‘朱雀之門,四個字?多用一個‘之’字有什麼用呢?”
趙普告訴他說:“這是把‘之’字作為語助詞用的。”
趙匡胤聽後哈哈大笑,說:“之乎者也這些虛字,能助得什麼事情啊!”
後來,在民間便流傳一句諺語:“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這就是‘之乎者也’這個成語的來源。)
......
長安城分為一百零八坊,以朱雀街為界,東屬萬年縣,西屬長安縣,而最讓文人墨客牽腸掛肚的平康坊就在長安縣,也就是長安的西城。
朱雀門一出,便入了外郭城,與皇宮正面相對的太平、光祿、興道、務本這四大坊乃是王孫貴族的所在地,應國公府就在務本坊。
應國公府。
作為國公府的大門,一向是不常開啟的,除非是遇見身份貴重的貴人,否則就是類似林黛玉這等賈母心尖尖的寶貴外孫女也只能走旁邊的側門,但是今日應國公府的大門敞開了。
門外幾十架牛車載著沉甸甸的貨物,源源不斷的家丁從府裡走來走去,一排排的婦孺臉上掛著一絲戚容,似是對著未來充滿著擔憂。
老話說得好,門常開,財運走。
武士彠在楊廣正如日中天,大隋未現江河日落之勢的時候壓中李淵這個潛龍,可以說他的眼力勁是很厲害的,也是一個非常精明的商人。
但越是精明,就會精明過頭,工部尚書的位子還沒揣熱多久,李世民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作為李淵的人,就很是灰溜溜的卸下官職,趕到利州,利州是哪裡?
四川的北部,是入川重要的通道,山地居多,毫無疑問,苦寒之地也!
若是換成原來的那個大商賈,他倒是對此不放在心上,只要有錢哪裡都有自己的去處,但是悲催的是因為他是以商博官,李淵念及他在晉陽(太原)的相助之恩,封他為應國公,所以同朝的官員大多看不起他是個商人。
為此武士彠痛下決心,絕不從商,將原來的店鋪紛紛變賣,本來照著他這開國國公的爵位,與國同休沒一點毛病,但現在就恨涼涼了,一代天子一代臣,沒趕盡殺絕算好的。
“應國公,您老要是沒問題,就簽了這契約,這房子就從此歸某了...嘖嘖,這可是上好的務本坊地段,那些郡公還正愁著買不到房子呢。”
PS:感謝君無憂)打賞的500點起點幣,多謝支援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