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貞觀太上皇> 第六十二章:太子即將大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二章:太子即將大婚? (1 / 2)

五天的時間迅速流逝,刑部和大理寺聯合的調查也落入了尾聲,在這場走水案後,牽扯的官員足足有數十名,李世民沒有在宮中大開殺戒,只是將近千名前朝遺留的宮女盡皆放回故里,而郢國公宇文士及也因此案牽連全家伏誅,其他不相干的人等,男的發配瓊州,女的進教坊司。

太上皇明白,金柳所提及的弟弟定然不在被流放的人裡面,這場案件調查下去似乎成了死案......

因為涉及了大唐最不想提及的世家,唐朝是世家與皇帝共治,或者說世家的權力一定程度上足夠影響皇權。

這口氣,李世民選擇了吞下。

“吞不吞下,誰又能說的定呢?”坐在馬車裡的太上皇微微一笑。

天可汗李世民可不是那麼容易被坑的人,草草的結尾和無聲的忍耐,那意味著皇帝正在布一盤很大的棋。

足以動搖世家根基的棋。

就在今天早晨的早朝,李世民下了一道捉摸不定的聖旨,在地方大興官學,各州縣必須要有鄉學、縣學、州學、府學,而京兆府的官學就是國子監和皇家醫學院......

皇家醫學院正式被承認為官辦學校,當然太上皇還是院長,李世民也不會搶他老子的頭銜。再說,醫學院更像是皇家背景的官學,那麼教導的學生越多,他們皇家的根基也就越厚......

李淵記著一項資料,唐朝各地的學院加在一起也不過百餘所,可到了宋代,疆域比唐朝遠遠縮小,但是宋代的學院可是達到了近千所!

這是因為魏晉南北朝包括隋唐兩代,世家政治盛行,世家子弟接受教育只需在自家進行就可以,何必要去地方的官學?因此從夏商流傳下來的官學教育漸漸萎縮,逐漸變成了畸形的政治基礎。

簡單來說,世家的教育更為全面,在朝廷又有人脈,類似狄知遜這樣的世家子,只需要稍微出色些慢慢升遷,終有一天會進朝堂的核心班子。

就算有僥倖成為高官的寒門,也會如同新興的關隴貴族一樣,成為新的豪門。

上升的渠道就這麼多,終有一天,就會被擠得嚴嚴實實。

而假如社會的階層不流動的話,就會有人喊出“王朝將相寧有種乎!”

落第秀才黃巢就是終結世家政治的人。

“道君,劉記金銀鋪到了。”茗煙提醒道。

“到了....某倒要瞧瞧那支銀簪到底怎麼回事。”李淵的手中緊緊握著那支染著血的銀簪。

他猶記得金柳死後盯著這支銀簪。

而銀簪也絕不是刑部所說,是燕惠妃在貞觀二年十二月十四日打造的。

不過......走水案早就無聲的告一段落,他心裡雖然著急想要知道結果,但是還是忍了五天。

“咦,皇爺爺真巧,承乾又遇到你了。”在金銀鋪門口的李承乾興奮道。

“額......還真是巧。”李淵打量了一眼李承乾,發現他和自己一樣都是身穿便衣,身邊只帶了兩名侍衛。

那兩名侍衛明顯認識太上皇,抱刀拱了拱手。

“你怎麼會來這裡?”李淵走過去,拉著李承乾的手,低聲問道。

難道當時的李承乾也覺得這支銀簪有問題?

李承乾摸了摸腦袋,有些不好意思,說道:“皇爺爺,再過些天承乾就十四歲了,父皇安排的婚事就是在十四歲成年禮那天,這次......是給我的太子妃選些彩禮。”

“好像是蘇亶的女兒。。。”李淵扶額,他倒是忘了這一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