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李世民還沒有細想,在殿堂中站著的列國使臣臉色很鬱悶的盯著他看。
目含幽怨。
不錯就是幽怨,這種幽怨就是明明剛滅了高昌國不是,現在就將中南半島全部佔了。
這個宗主國的胃口未免也太大了些吧?
就連一直支援唐朝的鐵桿粉絲倭國使臣也猶豫了,他們一直垂涎琉球,但還沒有下手,就被唐朝接受了,這怎麼可以接受。
而且琉球已經得手了,那麼他們倭國還安全嗎?
越想越煩,越想越覺得他們這些小國好悲哀。
但沒有絲毫應對的方法,就只剩下了幽怨,幽怨的看著李世民。
“這個......這個...非朕之意,你們知道的,我大唐只想給他們傳播聖人之學,讓他們脫離茹毛飲血的狀態,可沒想到他們實在是太卑鄙了,竟然率先挑起戰爭。”李世民沒臉沒皮道。
反正現在中南半島那些小邦小國已經滅了,誰能找他口裡的漏洞。
就算找到了漏洞,還敢再次像高昌國國王一樣逼問他媽?
死無對證!
心安理得!
“.......”列國使臣。
好吧,你說什麼就說什麼,他們頓時感覺現在的關係不能隨意玩耍了,得拿出正確的態度應對咄咄逼人的唐軍。
西域諸國決定暫時臣服唐朝,而吐蕃則有自己的心思,就是求婚。
“不知貴國的長樂公主可否嫁予我吐蕃的贊普。”吐蕃大相尊敬的躬腰道。
他們吐蕃已經不下十次向唐朝表示過想要娶一個公主嫁給贊普,但都被李世民搪塞住了。
現在這個正式的場合,吐蕃大相認為正是天時地利人和皆備。
唐朝如果說個不字,那就是自絕於邦交。
唐軍雖然無敵,但也雙拳難敵四手,所有的國家為了抵擋唐朝的軍隊,難保不會一起聯手應對。
而嫁娶公主無疑是緩和關係最恰當的方式。
和其他小國不同,吐蕃並不認為他們是唐朝的藩屬國,而是和唐朝一樣,都是雄視天下的強國。
只不過唐國的文化繁榮,讓人嚮往,而吐蕃國內嚴重缺乏文化,都是從鄰國“借”文化。
嫁公主無疑是一種成功學習文化的一種方式,當然也有松贊干布戀慕唐朝女子,尤其是皇帝的女兒。
而且更加重要的一點,吐蕃的邦交明顯不如唐朝,娶了公主,有另外一種繼承政治遺產的感覺。
為此,松贊干布甚至放棄了高昌國,就是不想於唐軍作對,現在的唐軍過於無敵,已經雄視天下。
打敗一個國最好的方法,就是先了解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