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武人效力,不是僅僅一句話就能行的,必須用實際行動去做,就如同郭永死守襄陽城,抵擋異族騎兵,楊過雖然心裡想要報父仇,可是卻一直猶豫,這就是大義!
天下的百姓也是如此,承乾你為皇太子,要時時刻刻謹記凡是要以天下黎民為重。”李淵道。
李承乾現在十五歲了,而青少年時候正是價值觀形成的年代,他可不想李承乾成為歷史的樣子,寵信男寵,又喜歡突厥文化,所以只要逮住機會,李淵就會言傳身教。
“皇爺爺,承乾明白了,吾輩當有郭大俠的勇氣,要是承乾為皇帝,定不會讓黎民百姓頂在第一線,而是......”李承乾頓聲,下一句他卻不知道怎麼說。
李淵微微一笑,摸著李承乾的頭,說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納貢!”
“對,就是這樣,皇爺爺果然是一代文豪,膾炙人口的妙句隨口而出.......”李承乾感慨道。
他的目光隨著這一句話漸漸深邃了起來,似乎能從弄竹閣看向遠方,看到邊疆。
......
次日中午,曲江日報的銷售點擠滿了人群,熙熙攘攘,堵得水洩不通,像這樣的銷售點,在長安的每一坊都有一處。
買到報紙的讀者看著曲江日報後面的版面,如飢似渴的閱讀了起來。
但是沒過多久,擁擠的人群忽然寂靜了片刻。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這句話悄然的擊中了他們的內心,在年少的時候誰沒有想要仗劍走天涯,可是長大後的歲月蹉跎,漸漸讓他們迷失了自我。
“某當如郭大俠,死守襄陽城,高句麗欺我中原無人耶?待我取吳鉤這就從軍!”
“突厥、吐蕃欺我大唐太甚,某這就提劍取他們可汗、贊普人頭。”
......
短短几天,“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句話瞬間在關中游俠和浪蕩子嘴邊流轉,他們甚至不再欺壓良善百姓,有的還慷慨解囊,接濟貧苦百姓。
邊疆未寧,他們怎麼能苟活?
一時間,關中全境甚至大唐的各個地方都湧出了大批的遊俠,他們紛紛奔赴邊疆,決定要用三尺寶劍報銷國家,而靠近大唐邊境的吐蕃和突厥部落瞬間遭了秧,論起武藝刺殺,他們怎麼可能是這群遊俠的對手?
當然因為大量遊俠兒的外出,地方官府的治安一時間大好。
一切似乎在朝著好的方向在發展,可是讓太上皇沒想到的是,開始有遊俠盯上了他。
“珝兒,走慢些,這家的面片湯可是永興坊的一絕。”
王嬸食鋪,開在永興坊的東南面。據說是永興坊做面片湯的一絕,味道十分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