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打了一個噴嚏,從睡夢中醒來。
天色尚早。
自拜入劍冢修行以來,他還是頭一回這麼早就醒過來。一步境界之下,道力開始反補肉身,對神魂的淬鍊卻還沒開始,一直到三步境界時才能以修行代睡眠,精神如流水不竭。
這個階段下,通常是體力充沛,苦練而不疲勞,精神卻未比能跟的上體力的消耗。許多人愈加勤勉,便愈是容易心神倦怠,反而欲速則不達。
大宗門之內通常都會早早和弟子們強調這一點,而那些野道散修卻未必能夠知道,走了彎路而不自知。
所以一日修行之後,借山巒之間的地脈靈韻修養心神,進而有一個充足的睡眠,也是下一日可以刻苦修行的保證。
靜息片刻,長寧起身,著衫,潔面,佩劍。
走出小院,四下仍是一片寂靜。天光尚未大放,周圍還是一片灰濛濛的霧氣。
霧氣之間,群峰綽約飄渺,隱約可見。
而峰巒之間,又有霧氣緩慢流淌,如同懸河一般,同時挾著輕靈與厚重這兩種韻味。
這麼久以來,長寧只是在小院內修行,去劍爐聽講道,心無旁騖,導致劍冢屹立之處一片壯闊美景,除開剛入門時被帶著走馬觀花看過幾座主殿以外,他竟是沒有好好看一看自家宗門到底是如何模樣。
昨日陶然師兄一式長河落日,其中道韻著實令人心曠神怡,也讓長寧知道僅僅閉門造車,靠著自己內觀體悟來修行終究還是有所侷限。世上萬千景物,無不是三千大道的具現。修行者從萬千景物之中摹畫下其中蘊含著的那些道韻,融會貫通到自身所悟之道中,乃是所有傳承孕育之始。
劍祖宗無量於此處借大河之意悟得最後一劍並從此創立宗門,千年以來劍冢之景與劍冢劍意早已互相滲透密不可分。劍冢溯河劍訣固然是這道韻極致簡化的結果,可若是沒有這峰巒劍指刺破天際,長河奔流一往無前的景緻與之相輔相成,又何來這劍冢之後的百世基業?
一山一水俱是道韻,一花一木亦藏世界。
這些道理,劍閣之中的那些道典裡記載了很多。可是紙上得來終覺淺,若沒有真的想通了,又怎麼會明白其中隱藏的深意?
山間還有霧氣,可長寧卻覺得,一直以來彷彿蒙在眼前的一層布幔被揭開。他好像有些明白為何佔據劍閣之內很重要一部分位置的典籍之中,全是些古往今來描寫讚歎劍冢風光的詩文畫作。
那並不是文人酸腐或是單純的驚歎於美景,而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天地之間的這片壯闊,然後化為自身道韻劍意。
一念及此,長寧忽然想看看與陶然師兄劍下的那道落日相對應的長河日升,又該是如何的景色?
頭一次,長寧隨性而行,不再追求每一步踏落都要暗合氣息,甚至腳下未踩著溯河劍訣中的步法,只是隨著念頭隨意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