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貝絲看著突然真心實意稱讚自己的女記者,有些不明白對方突然的轉變。
不過她並不在乎。
除了剛才說她是瘋子,讓她有些情緒波動外,其餘的問題,讓她根本無感。
女記者說的對,天才的很多欣喜若狂的感悟普通人是無感的,而普通人很多欣喜若狂的感受天才也是無感的。
只是天才和瘋子這句話讓她感覺很刺耳很不舒服。
因為這讓她聯想到她的身世。
她媽媽從小也是天才少女,後來年紀輕輕成了康奈爾大學的數學博士,只可惜和有婦之夫的教授產生感情糾紛,不被接受,精神出了問題,選擇了自我了斷。
當時開車載著她,準備帶她一起走,車禍後,她卻安然無事,眼睜睜看著媽媽當場去世,年幼的她被送到孤兒院。
在那裡,她看見住地下室的校工喜歡下國際象棋,一下子就迷上了,跟著他一起下,展現出了天才棋手的一面。
在校工的幫助下,她走上了國際象棋比賽之路,在十三歲時還被收養,在養母的陪伴下,在各州參加國際象棋比賽,贏取獎金。
記者的話不僅勾起了她對親生母親在她面前自盡的不愉快記憶,還讓她想起了剛剛在網上認識的這個叫諸葛的棋友。
出現的那麼突兀,彷彿當年她被孤兒院收養後第一次見校工下國際象棋,當晚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眼前彷彿出現一個閃光的國際象棋棋盤,隨著她的心念棋子互相對攻一樣突兀離奇。
她一度懷疑這個諸葛是她腦海裡對弈的自己的具象化。
女記者的話,什麼幻想性錯覺,她腦海裡第一反應就是這個。
不怪她多想。
她不僅媽媽是天才然後變成了瘋子,她也被稱為天才少女,腦海裡想的東西其他人也完全看不到。
說出去普通人看她就像看瘋子。
而且關鍵她是美利堅人,還是從美利堅孤兒院成長到現在的,因此她被動的養成了嗑藥習慣。
又從酗酒的養母那裡喜歡上了酗酒。
不管嗑藥還是酗酒,那種醉醺醺意識朦朧的狀態,讓她有時候分不清現實和虛幻。
更別說這個諸葛一出現,就擺出了她最喜歡最擅長的後翼棄兵的開局邀請她,雖然看不見人,但落在她眼中,簡直就是在說:“我來教你怎麼用真正的後翼棄兵!”
不是自己每次在腦海裡對弈的另外一個自己,又是誰?
可是很快她就知道這個諸葛不是另外一個她的具現。
因為太厲害了!
她完全不是對手!
差距之大,讓她根本不信那是自己。
她也研究過之前她心目中最大的對手,毛熊的瓦里西,雖然號稱不可戰勝的機器人,但給她的感覺不如諸葛對她的絕對壓迫力。
而且對弈時,她是清醒狀態,並沒有嗑藥酗酒,等她問了名字後,諸葛這個名字,也讓她在網上搜查了許久,才知道還真有這個名字。
在中國,這還是智慧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