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唐朝生意人> 正文 第六百二十八章 意外驚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六百二十八章 意外驚喜 (1 / 3)

相互間談話並沒有持續多久,終歸外面還有大唐官員等候。

但其影響力卻是意料中的深遠,即使在前往泉州的路上,眾人又聚在一條船上,從此也未再深談。

便是艾馬爾與納西爾,也不知其中隱秘,好像類似話題,知情者均已經避而不提。

經過福州時正是天矇矇亮,靠港後並沒有下船,而是接上了福州刺史黃成禮,隨即立刻啟程。

福州距離泉州不到四百里,當日午時前就抵達了。

當時的泉州正處於發展初期,而在其後的百年裡,泉州的海外交通貿易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市井十洲人”的盛況。

這個十字不是具體數字,是表示多的概數,源自於唐玄宗時期的詩人包何所著《送泉州李使君之任》。

那時的泉州雖還未發展成宋朝的古代中國第一大港口,但因外國商人青睞中國的瓷器、茶葉等,各色人等各個地方的人皆有,側面說明泉州繁華。

但此時情形僅與杭州類似,遠遠不能達到廣州城那樣的盛景,不過也是往來客商無數,近港街面上洋麵孔隨處可見。

李之將它與福州兩港提前融合在一起,正是因開元時將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五州(今福建省)自嶺南道剝離出來,劃給了江南東道。

泉州因此進入興盛時期,即使隨後經過唐末五代藩鎮割據,兩宋末,金,元先後入主中原,北方多次陷於戰亂,這裡一直較為安定。

甚至自盛唐至清初,泉州經濟發展一直海外交通發達。

那個年代,它的地理位置更優於廣州,以至於清初之前,海泊列為泉州土產,要同外國交易,自泉州港乘船便可出海洋。

乃至計算各國與古代中國的海上距離,也都以泉州港為起點。

包括明代時引種美洲的花生,菸草等,也是視泉州為首位引進地區。

泉州為什麼以泉為名?此事牽涉到山山水水的問題。

它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泉水從山上石竅間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稱即以山名而得。

李之一行船隊剛剛抵達港口,就有一排長長的歡迎隊伍候在港區前列。

為首的即為嶺南道節度使彌睿彌元忠,泉州刺史甘修明。

緊挨著二人身後的眾官員中,李之居然意外發現另一老相識,廣州城另一大世家家主甘英豪。

彌睿來此他一點也不奇怪,近段時間嶺南道治所就會移至廣州,鄂州劃歸為江南道。

之前在明州局勢同樣發生劇烈變動,身在廣州的彌睿自然聽聞,不需隨後的朝廷命文,也知李之一行的下一站就在泉州。

在臨下船時,艾馬爾就與李之半開玩笑地道:“看來我們在泉州又要享受極高待遇了!”

一路上,除了明州前兩日,他們都受到隆重接待,故而有此一說。

李之樂道:“有嶺南道節度使彌睿在,相比我們在此地待不了一、兩日,廣州較之這裡更豐富多彩,不如節省時間在那裡多待些時日!”

不止是客人們聽了心動,便是身後的幾位夫人也是期待,儘管不久前剛剛返回來。

龐啼撅著小嘴道:“兩次經過那裡都沒品嚐下小吃街,便是伊本的外公那家店也沒去過呢!”

“就認了吃,小小身子吃起來就沒夠!”懿懿一旁笑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