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馬長春為首的村委會,在黨支部支援下,對這種開山炸石頭的行為進行了堅決的抵制。首先因為這片森林想當初造林的時候很不容易。而且當時是遠近聞名,推廣了松林陀育苗造林的經驗。也讓這個村子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都文明的一個村子。保護這片林子也就成了馬長春的堅定目標。
村民們想開山炸石,那必然就要毀壞這片林子。是馬長春堅決不允許的。但是在那個全民闖市場,家家做生意的時代,馬長春就變成了很不合時宜的人。村民們想承包山場,不是為了綠化,也不是為了造林,而是想開砂石場。
村委會堅決不承包。因為馬長春知道這些人承包商場的目的,所以和老支書商量,密林遍佈的山地,堅決不對外承包。以免被個別人鑽了空子。
一股強大的逆流,一些村民,聯合起來與馬長春做對。雖然當時村委會選舉還沒有這麼普遍。新委會主任候選人必須經過上級批准。並沒有推行海選的辦法。沒有威脅到馬長春村委會主任這個位置。但是村民之中暗流湧動,罷免馬長春的呼聲,越來越高。
森林和山地成了馬長春要用生命來保護的生態環境。與一些村民的想法形成了尖銳的對立。兩股勢力打的不可開交。村民們雖然不能夠透過正常的途徑罷免馬長春,但是匿名信一封接著一封的告發馬長春。
馬長春也因此而苦惱。為了解開這個死結,他找到了馬長明。
馬長明知道,在這件事兒和馬長春做對的,是村民劉鳳山。
劉鳳山是從部隊轉業回來的退伍軍人,在部隊這個大熔爐裡鍛煉出來,回到村子裡以後,想方設法想改變村子裡落後的面貌。靠山吃山的想法,由此而產生。社隊企業的洪流推動他想建立這個採石場。
劉鳳山聯絡了幾個村民,找到馬長春要承包荒山。馬長春堅定的給他們頂了回去。毫無商量餘地。
馬長明瞭解這個情況。
馬長春找到了馬長明以後,兩個人合計了一下,最後決定由馬長明出面做劉鳳山的工作。
馬長明用了一招最巧妙的辦法化解了兩個人的對立。
馬長春的兒子馬金鎖,和劉鳳山的閨女劉小翠,當時還是兩個上小學的孩子。但是山裡有這個規矩,特別是松林陀,因為和外邊交流的很少,村子裡的孩子們經常被老人指婚。
兩個冤家對頭變成了兩個親家,馬長明這一招可以說徹底的化解了兩個人之間的矛盾。不僅讓劉鳳山對開採石場的事兒死了心,讓馬長春保護好這青山綠水的事兒成了真。更成就了一對好姻緣。
像這樣的事情,在馬長明的身上還是有很多。真的是不勝列舉。
村子裡最明白的人馬長明,這一次卻在土地流轉這個事兒上犯糊塗,這不能不讓馬金鎖有點兒焦慮。如果是乾巴巴的說教,馬金鎖說不過馬成明。
但是作為侄子,帶著好酒,好菜,指兩個人一邊喝酒一邊吃菜,這個事兒很可能就讓馬金鎖給說通了。
眼前就是馬長明他們家的大門了,馬金鎖緊走了幾步,來到大門前,伸手門推開了。他一邊進門一邊說,“大叔,今天中午咱們爺倆喝兩盅怎麼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