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日。
仙遊寬闊的水泥道路上全是各種馬車。
“往邊上靠,往邊上靠,不能把路堵死了......”
"這是哪家的車駕,快快,往前挪一點,往前挪一點......"
衙役騎著腳踏車搖著銅鈴從南跑到北,然後從北跑到南。
如今……
長安和洛陽的衙役以及不良人不騎馬了,全部改為騎車。
不要草料,不用餵養,佔地方還小,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好評。
不但衙役如此。
三省六部的那些小官也都騎上了腳踏車.
一到點卯的時候,皇城的城牆根下一排排的腳踏車。
長安和萬年兩縣不得不安排出來一個不良人來照看這些車子。
當官的好面子。
官職比他低的都騎車了,他就是想騎他也不會買。
因為他覺得他丟不起這個人。
有的官員年紀大了,讓他蹬車點卯明顯不合適。
而且這腳踏車也不是專門為官員準備的,還要考慮到那些有錢的員外。
為了滿足這類人的需求,天工院順勢推出了人力三輪車。
裝上棚子,遮風擋雨還有私密性。
天子有六駕,腳踏車也可以。
為了滿足各類人群,還有小號的,帶輔助輪的。
這類反而是賣的最好的。
現在的腳踏車在長安不說走入千家萬戶,稍微有點錢的家庭都有。
只要不是定製的,價格都不高。
大家能如此便捷,全靠大唐水軍。
自從水軍蕭大統領從異域把那什麼勞什子的橡膠樹搞回來以後。
泉州,漳州,潮州,流虯全都種這玩意。
橡膠樹的出現,間接性地解決了大唐數十萬人吃飯的問題。
採膠的,熬膠的,定型的,製作的,搬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