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曹國瑞的耐心講解,整個會場之內再次安靜了下來。
但這種安靜卻並非寂靜,如果沉下心去聽的話,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展會眾人那越發粗重的呼吸聲。
是的,粗重。
就好像是看見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精神逐漸亢奮一般。
現在場內的各國友人們就是這種情緒。
隨著曹國瑞的深入,一條看似天馬行空,但又異常合理的邏輯鏈條被整理了出來。
從一開始的數字到後來的天文,再由天文發散到特定的歷史時期,在歷史事情中發現特定的知識。
再然後又是另外一條完全是歷史與故事的線路得到更多的旁證。
之後在這看似兩不相關的線索之中抽絲剝繭,找到其一些共同的特性。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最後使得兩條線索相輔相成,做到了一個相互自洽的完美線路。
再由這個線路推算出了眼前這個差分機的來歷和作用。
“這簡直...”
“簡直難以想象!”
在曹國瑞最後的解釋說完之後,在場的所有歷史學家與考古學者信服了。
作為行業內的大老與絕對的專業人士,他們對於曹國瑞的這套推算是能夠給予肯定的。
曹國瑞之前說到的那些史料,早就已經被他們熟記於心了。
現在,在最適當的時候,提供最有利的證明,就是這些史料最好的歸宿,也是當下最理智與正確的判斷。
這件差分機的來歷,已經不需要質疑了。
但就算如此,他們還是震驚的。
如果說此前是震驚於這件差分機的來頭,那麼他們現在震驚的就是龍國考公總署長的這一整套的推演與證實的邏輯。
在正常的考古學中,一定是透過古物上殘留的蛛絲馬跡來追朔它的年代。
或是花紋、或是材質、或是剛出現不久的碳十四定年法。
這些都是判斷一個古物年代最常用的方法。
但對方呢?
雖然起先也利用了古物上的線索,但他推算的是什麼?!
推算的是這古物的作用與所涉及的學識。
然後再根據這些學識去推算年代?!
之後更是用到了歷史,來進行相互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