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大人都是貴客,陪你們就是大事。我方才是被雜事打擾了,其實我們早就該坐下來好好談談。”
況且並沒有走,而是坐下來喝口茶,然後開口道。
“不知欽差殿下有何指教?”哈桑謹慎道。
“指教不敢當,我這次奉皇命來到塞外,為的就是跟幾大強族談判,這是眾所周知的事。不管是皇上、朝廷還是我,都本著極大的誠意,這個誠意就是和平,讓各族之間的疆域戰火永熄。”況且正色道。
哈桑三人聽著不覺愣怔了一下,誰也沒料到況且會說出這麼一番話來。
他們三人在各自的族中雖然地位不低,不過是戰是和,這種事還輪不到他們發言,真正有決定權的是可汗和各族的王公貴族。他們雖然也勉強進入貴族之列,卻只是武將,而不是決策人物。
況且當然知道塞外各族的內幕,但他說出這番話並不是無的放矢,而是要宣傳和平,即便這三人不是決策圈的人,也要讓他們明白,大明希望和平,各族之間也都需要和平。
“茲事體大,三位大人或許做不了主。我的意思,回去後還請你們把我的話告訴你們的上層人物,讓他們明白我們大明雖不懼戰,也不戀戰,真心希望能和塞外各族和平相處。”況且道。
“請殿下放心,您的話我們一定回去如實稟報。”三人都應聲道。
“其實嘛,大家就各守疆域,和平共處,相互尊重,這樣不是挺好的嗎?幹嘛非得天天打打殺殺的呢。我是個文人,最討厭的就是打打殺殺這一套了。”況且無比誠懇地道。
這三人都不禁腹誹,你還討厭打打殺殺?前些日子不是還下了狠手,非得要把一窩蜂和草上飛的人殺得乾乾淨淨嗎?若不是這些人投降的快,主動放下武器,打死也不反抗,現在他們可能全都成了亡靈了。
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誰也不能說況且是個嗜血成性的人,到了戰場上就是要殺敵,不殺敵難道還能任憑敵人殺自己不成?但是,這位欽差大臣卻能把殺敵與和平放在同一個層面去討論,而且振振有詞,挑不出毛病。
況且是文人,是風流才子,這些他們都知道,但也知道,他絕對不是個善茬。
“太史公有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大家打打殺殺,為的什麼?無非就是一個利字,三位大人認為我說的對還是不對?”哈桑三人還在回味之中,況且又開始耍起文人腔了。
哈桑三人頻頻點點頭,不要說他們幾族之間或者塞外內地,幾百年來打來打去不就是為了搶地盤搶財物嗎?回頭一看,真的就是一個利字在作怪。
如果有足夠的利益,誰沒事到處去殺人放火?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強盜搶劫殺人也是一樣。
“欽差殿下所言極是,不知欽差殿下有何良策,可以讓大家避免這個利字之爭?”迭木兒花問道。
“第一步就是談判嘛,大家遇到什麼事都不要急著開戰,而是坐下來好好談,只要大家都有誠意,好好談,慢慢談,天下就沒有談不成的事。”況且笑道。
這句話三人都有些不贊成了,談判哪有這麼容易?多少年來,不要說朝廷和俺答王,就是韃靼和瓦剌、兀良哈三族之間也不知談過多少輪了,始終也未見效果。
為什麼達不成和平協議,原因很簡單,各方都有自己的訴求,要價都太高,而且誰也不肯讓步,那就只好戰場上見真章了。
後人有人云: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後來改為真理在核子武器的威懾之內。
在大明時,真理就只能在戰馬所能馳騁的疆域之內了。
大草原上的各族一直都有跑馬圈地的習俗,這一招其實也不怎麼高明,跟野獸撒尿來圈定自己的勢力範圍如出一轍。但在崇尚叢林法則的世界裡,拳頭就是硬道理。沒有人希望打仗,但也只有打仗能夠解決問題。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貿易,各方不是要利嗎?那就做買賣唄,互通有無,合作共贏,大家都得利,還不傷和氣,這樣不是很好嗎?”況且笑道。
哈桑三人點頭,這次俺答王代表各族請大明欽差過來談判,無非就是談怎樣開通貿易的事。
按照他們的設想,就是開放大同城,在那裡建立一個共同市場,大家都可以在這個共同市場裡做生意。當然,藉此朝廷可以跟各族建立專項貿易往來,不用在這個共同市場交易,而是高層直接展開貿易。
“大人,我們原先也跟朝廷達成過貿易協定,可是每次都只是實施了幾年,就廢弛了。我們想知的,殿下如何能保證談判達成的協議長久有效?”一直沒開口的烏蒙說道。
他們三人雖然沒有決策權,卻也關心各自族群的利益,這跟他們是有切身利益的,如果族群沒有錢財,拿什麼養活他們?沒有好的甲冑、兵器,他們怎麼能在戰場上殺敵立功?那樣的話反而是送人頭給人家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