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答王在他的幄殿裡調兵遣將,計策大都是趙全貢獻的,然後再經過兩人商議推敲,最後確定下來。
第一波次攻打長城的都是韃靼的人,不過俺答王沒有動用自己的四萬禁衛軍,這可是他的中堅力量,必須留到攻破長城後馳騁內地疆土時才能用上,最主要的是他需要這支精銳力量保持全盛的狀態進入內地,如果在邊關就被打殘了,他就不敢繼續進入內地撒野搶劫了。
俺答王手下有許多附屬的部落和大族,第一波次的攻擊就是有這些部落的酋長還有大族的名王負責,說到底這些人就是充當炮灰,不過攻破長城之後,在內地搶劫得到的財物以及奴隸,他們都享有優厚的份額。
現在唯一不確定的是趙全收買邊關將領的計策是否能得逞,如果這個計策實現了,長城會有一段不設防的邊關,他們的人馬就可以從這一段蜂擁而入關內,然後從守軍的背後發起攻擊,那樣的話,攻打邊關的損失會減少十分之七八。
趙全匆匆走了,去接聖女回家。
俺答王大致知道這件事的原委,不過沒放在心上,這是白蓮教的家務事,不用他來操心,他的心思還是全在這份全盤計劃上。
就在早上,有人稟報他三娘子公主殿下回來了,同行的還有大明欽差大使的家眷和談判團的所有官員。
俺答王聽到後,才從桌上的沙盤上抬起頭來,想了一下,吩咐派人去迎接大明欽差大使的家眷還有那些官員們,把他們都請到禮賓館好好招待。
因為況且還沒有到,所以俺答王沒有親自出城迎接,而是派了手下兩個名王還有一眾禮賓官員出城迎接。
在三娘子他們啟程的同時,板升城外已經設下營帳等候著三娘子這一行人的到來,因為有家眷,所以俺答王還派了自己的福晉連同兩位名王的福晉們過去迎接,免得女性家眷有所不便。
對這次談判,俺答王充滿期待之情,他希望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是不用發動戰爭就能從談判桌上得到自己需要的一切,哪怕自己付出對等的金錢。
他手裡不缺金銀,還有羊毛、獸皮、牛羊肉這些大宗物品可以交易,問題是大明朝廷總是不撒手,不讓塞外得到足夠的急需物品。
糧食、布匹、鹽巴、茶葉這些牧民們天天都離不開的東西嚴重不足,更不用說燉肉的鐵鍋了,這些物資唯有仰賴於明朝的供應,別無他法。
這幾年在趙全的鼓動下,塞外也開始屯墾種田,農具方面的需求就更加強烈了,總不能用馬刀去耕地吧?
讓俺答王感到苦惱的是,瓦剌和兀良哈居然在背地裡悄悄跟況且談判,想要用不參加對明戰爭換取充足的物資供應,這可是公然挖他的牆腳啊。
有沒有瓦剌和兀良哈的大軍參戰是至關重要,儘管第一波並不需要他們參加,但是入關之後的大戰必須由他們賣命,如果韃靼族派出自己的大軍,事情就變得微妙了。
萬一大明發覺他的大軍戰力不足,跟他拼死決戰,導致韃靼主力損耗嚴重,他很可能就回不來了,即便帶著傷殘將士回來,天可能已經變了。
“這個該死的況且,沒想到他還有這一手。”想到大明欽差跟瓦剌和兀良哈勾勾搭搭,俺答王禁不住罵道。
其實他也知道這事多半是由瓦剌和兀良哈主動,他們對拆自己的臺向來是不遺餘力,但是如果不是況且擅長經營、財迷心竅,這一切也不會鬧到今天這步田地。
俺答王決定,等薩利王和土基坦王到來後,要跟他們好好促膝交談一下,說什麼也要把他們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不過這兩天傳來的訊息更讓他感覺不妙,據說這兩族已經決定把自己的公主嫁給況且。如果這事真的成了,況且就成了他們的姑爺,他就算口如懸河,也未必能讓那兩個混蛋改變主意。
讓他煩心的事還不止這一件,現在那個專門吞噬人和牲畜的惡魔生靈的事已經鬧的沸沸揚揚,半個大草原上的人都惶恐不已,有許多人打算遷走逃離,卻不知道該遷到什麼地方去。
更有許多謠言在傳播,說這是一場空前的大瘟疫,這次很可能一個人都剩不下,所有留在草原的人都要死光。
這事不僅影響到牧民,就連軍中也是人心浮動、議論紛紛,原本備戰已經到了最緊要的關頭,這件意外的災禍一鬧,計劃被全盤打亂了。
他看了看桌案上標定調兵遣將的沙盤,心裡忽然一陣煩躁,很想把沙盤一巴掌掃到地上。
“終於到了。”
看到不遠處的板升城,曹德麟、蓋文虎等人都長長出了一口氣,這些天的顛簸讓他們的骨頭架子都快散了。
他們走下車來鬆快了一下筋骨,後面載著女眷的車也停了下來。
“你們說欽差大人怎麼還沒有趕上來啊,不是說半路就能追上咱們的嗎?”刑部郎中崔中勇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