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貴族侍衛的一番話若是對李志鵬之類的人說,當然不算錯,但衝著戚繼光說這話,就有些不開眼了。
小王子此番是來釋放善意的,他入關也是冒了天大的風險,萬一朝廷不講信義,直接把他扣下,就等於成了人質,韃靼以後敢不敢進攻都成問題。
不過他相信漢人也是想要和平的,更不願意總是兵戎相見,這才敢於單身入關。
王崇古等人也很是佩服小王子的膽識,老實說,現在如果對方要求況且只帶一百名護衛就去小王子的王帳做客,王崇古他們是堅決不肯放行的,就怕韃靼趁機綁架了況且做人質。
在國家這個層面上,講不講信用實際就是一句話的事,不像個人生活在一個社會里,沒有信用就步步難行,而且在人品上也讓人瞧不起,國家之間都是實力說話,面子不面子,信用不信用的根本不算事兒,道德什麼的更不用講。
國家之間,只有利益之爭,利害之爭,沒有信用道德這些品德標準的位置。即便一時有不當之舉,日後在某個事情上做些退讓,挽回一下,事情也就掀過一頁了。
“欽差殿下請繼續說。”小王子倒是對況且的觀點很感興趣。
“我的想法就是各民族之間和睦相處,互通有無,不再用戰爭這種殘酷手段來解決問題。這樣做會給各族人民帶來莫大的福祉,比如說貴朝需要什麼,不需要打仗來搶,而是買,我們也有許多東西要從你們那裡購進,雙方都是有利可圖的事,可是戰爭是什麼,對等毀滅?每一次戰爭,貴朝似乎都搶掠了不少物質,可是跟發動大軍所耗費的人力物力相比,究竟是賺了還是虧了,估計王子殿下也很明白吧。”況且道。
“嗯,不管賺了還是虧了,這還都是小事,人命無價,每次戰爭中那些無辜死去的人才是最大的損失。”小王子喟嘆道。
況且、王崇古等人心中一動,怎麼回事,韃靼族裡出了異類了?他們還有把人命看成無價的未來首領,這可是好兆頭。
其實韃靼也不是不惜人命的,只是他們常年生活在戰爭中,要不就是打獵,不可能像漢人那樣把人的性命看的那樣重,而且老實說,漢人也就是中上層的人物命才值錢,下層百姓的死活一樣少有人去關注。
“就是,人命關天,這是天底下最重要的道理,歷次戰爭有傷人和,有幹天和,是上天都要動怒的。最主要的是這樣打來打去,根本不會有任何結果,貴朝不可能奪走我大明江山,不可能摧毀我大明政權,每次也不過就是進來搶掠些財物,這些完全可以透過正常貿易往來得到。搶掠絕不是正道,互通有無,通商友好這才是王道。”
“嗯,嗯,欽差殿下的話我很贊同,其實我也不贊成沒有個結果的打來打去,白白的損失人命還有金錢。”小王子連連點頭道。
“如果貴朝跟我大明保持世代友好的態勢,那時候會是怎樣的光景,殿下想遊歷大明江山,進來遊玩就是嘛,看中哪個城市,住下就是嘛,想學漢學就學,還有眾多的漢家美女,殿下都可以娶過來的。”況且像個神棍似的百般勸說誘惑道。
小王子呵呵笑了,他當然明白況且是在誘惑他,不過況且說的前景的確太美好了,令他也不禁心嚮往之。
“欽差殿下的話我很贊成,只是可惜你我都不是決策人物。”小王子不由嘆息一聲。
“殿下何必出此言,殿下可是將來大草原上的主人,王者,即便我們的設想現在不能實現,向後看二三十年,則必有成功之日。”況且樂觀道。
王崇古方逢時等人也是動容,如果有一天朝廷和韃靼能和平共處,永不為敵,邊關的形勢不是緩解了,而是大為改觀了,以後只要防備哇啦、兀良哈這些強族也就夠了,這些種族跟韃靼還是沒法比的。
如果真能這樣,邊軍一半都可以息肩休養,軍費也能減少一半多,這對朝廷是多麼大的利益啊。
“好啊,如果有一天我真能決定政策,那時你還是欽差全權大使,我和你簽訂這樣一個條約:百年和好,永不再戰。”小王子忽然露齒笑道。
殿內的人都被震驚住了,百年和好,永不再戰,這是何等讓人神往的壯舉啊。
大明是不想打的,也可以說是厭戰,因為打勝了也沒什麼好處,外面的地方不適合農耕(當然這是那時的技術和人口基數還有諸多因素形成的,後世證明所有地方都是宜居的,可以開展農耕的)。大明曾經佔領過不少塞外之地,最後都不得不捨棄掉了。
用西漢人的觀點就是蠻夷之地不宜居住,蠻夷之人不堪教化,自當以禽獸使之。來則逐之,去則安然。
這種觀點一直到明朝也沒有多大的改觀,永樂帝曾經五逐漠北,把當時的蒙古各族打的找不著北,佔領的地方自然很多,後來還是退回關內,沒法在塞外長久保持軍力存在,也沒法移民過去。
韃靼也不想總是打仗,打來打去也是沒有個結果,想要吞下大明那是不可能的,大明幅員遼闊,人民眾多,單單一個人口基數所包含的軍隊數量就足以讓塞外各族膽寒。所以韃靼就是攻破邊關,進來也就是搶掠一些財物奴隸,還是要退回塞外,而且退的速度很快,不然真要是被明軍斷了後路,就有回不去的危險。
這種情況雖然沒發生過,卻不是沒有可能。
“好啊,真要有那麼一天,其實也不遠,我一定向聖上討來這差使,就像咱們兩個今天這樣聊著天就把約簽了。”況且拍手叫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