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瓦剌能和韃靼結成秦晉之好,兩族的百年恩怨也就能在下一輩中冰釋。關鍵是,兩族一旦結盟,強強聯合,可以說在大草原上堪稱無敵。
這對瓦剌和韃靼當然是一件大好事,卻也是其他族群的災難。強強聯合形成之後,各族都得匍匐在兩族的腳下,再無對抗的可能。
兀良哈可汗聽說此事之後,可以說是寢食不安,用心驚膽戰來形容也不為過。
於是,兀良哈使出各種手段挑撥離間,往玉公主身上潑汙水,無所不用其極,以致於導致瓦剌和兀良哈的關係陷入冰點。
後來大家漸漸發現,不但瓦剌的一番苦心都做了無用功,各族的擔心也是多餘的,俺答王根本沒有跟瓦剌結盟的念頭,小王子更沒有想要娶玉公主為妻的意思。
小王子跟三娘子定親後,各族才算徹底放心了。瓦剌和兀良哈為了對抗韃靼,達到勢力上的平衡,又想好基友一樣默默走到了一起。
一時的不快跟族群的生死興衰相比,根本就是浮雲,要不了幾天大家就忘了,好像根本沒發生過一樣。
現在兀良哈也在跟瓦剌謀求結成秦晉之好,加固兩族的關係,其中的紐帶就是讓玉公主嫁給兀良哈的王子,可惜玉公主看不上兀良哈的幾位王子,這件事也就一直拖著,沒有結果。
看到女兒對大明的欽差大臣感興趣,瓦剌可汗忽然異想天開,若是女兒能把這位小欽差拿下,當了自己的女婿,自己跟大明的關係就是一步登天。
背靠大明,可以得到內地源源不斷的物資供應,對抗俺答王也就更加有底氣,說不定還能重現祖上的輝煌,重返大草原上第一強族的位置。
這當然也就是想想,他也知道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多少年來塞外主動向內地就聯姻方面發出過各種花樣的訊號,卻無一獲得成功。
當年漢唐時期利用聯姻達成政治聯盟目的,一直傳為佳話,如今朝廷的大臣一個個都太敏感了,一說到聯姻,就抗議這是喪權辱國之舉。
這條路子現在是根本行不通啊,也就說說笑笑罷了。
對此,塞外強族的可汗們都氣的要發瘋,什麼喪權辱國,我們不是要娶你們的公主,而是反過來,把我們的公主嫁給你們的王子。
可是,這也不行,歷代的朝臣們對跟塞外結親聯姻都敏感到極點,而那些親王們也不願意娶一個言語不通的異族公主做后妃。
正因如此,瓦剌可汗才會有這異想天開的念頭,大明的親王得不到,若是能得到一個親王級的欽差大臣也不錯。
何況這個小欽差比較特別,不僅受大明皇上器重,還有流言說他是先帝的私生子,或者哪天真的獲得一個親王的身份也說不定。
一個名王笑道:“玉兒,聽說這個小欽差還是個大才子,你若是真能把他征服了,也是我們瓦剌的驕傲嘛。”
這位名王乃是瓦剌可汗的叔父,所以才敢稱呼玉公主為玉兒。
“可汗,我聽說俺答王可能會封這個小欽差一個王爵,看起來裡面還是大有文章的啊。”另一個貴族大臣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