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他的構思基本就是大號的爆竹,只不過爆竹炸開後,不是絢麗的焰火,而是一顆顆打磨好的尖利的碎鐵片,也可以稱之為預製破片,另外還有鉛丸,不過*和*還是有區別的,擊發的構造不同。
孫虎聽得一愣一愣的,完全沒聽懂,好像況且說的是蒙古語,而且是郊區口音,不過他還是以崇拜的神情看著況且:權力大了,的確是好,可以胡思亂想啊。
況且說幹就幹,馬上回到自己的中軍大帳,給張居正寫信,信中他畫出了兩種火器的構造圖,讓張居正到軍器局找那些能工巧匠試試,看能不能製造出來他需要的秘器。
況且知道自己的構想還不夠成熟,只是個思路,但是那些能工巧匠絕對能完善他的構想,造出來的東西一定會比他想的更加實用和精巧。他的暴雨梨花針,就是軍器局精心打造出來的改造版。
明朝的軍器局規模不凡,算得上冷兵器時代的超級兵工廠,凡是官軍使用的制式武器都是軍器局製造出來的。軍器局裡聚集了全國招募而來的無數的能工巧匠,幾乎沒有什麼器械是他們製造不出來的。況且提供的構想,有一定的可行性,到了軍器局很快就會開花結果。
況且並不是第一個提供思路的人,戚繼光就發明了很多火器,也是提出構想後由軍器局完善然後製造出來,戚繼光再把這些火器連同弓箭一起組成種種兵陣。戚繼光之所以能百戰百勝,他的先進軍事理念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後世**很容易,不要說全國大的兵工廠,就是一個農村作坊都能製造出來,但是在大明朝,這玩意還屬於尖端科技,堪稱一項偉大的發明創造。
明朝火器製造實際上已經很先進了,明初的火炮技術就走在當時世界的最前端,永樂一生用兵仰仗兩大法寶,一是火器壓陣,二是蒙古騎兵做先鋒,在他的有生之年戰無不勝。
然而,從宣宗以後,火器的發明製造卻呈現一種倒退的趨勢,到了明朝後期,跟明朝初期的火器技術相比,簡直就像兩個朝代,這也是明朝一大不解之謎。如果按照戚繼光當時的火器製造技術,只要按部就班發展下去,到了崇禎年間,明朝官兵就應該是整齊劃一的火器部隊,若是那樣的裝備,滿人絕對進不了山海關。
明朝為什麼沒能做到這一步,首先可能是軍事理論的嚴重滯後,戚繼光畢竟只有一個,過後再也沒出現這樣的軍事人才,其二則是經濟問題,神宗萬曆十年之後,張居正一死,明朝的經濟就逐漸走下坡路,最後到了神宗末年,幾乎已經處在崩潰邊緣了。
經濟不行,想要全方面發展耗費大量資源和鉅額金錢的火器,自然是有心而無力了。
孫虎聽不懂況且在說什麼,只是覺得聽上去很厲害的樣子,等況且一走,他的腦子就空了,也就不想這事了。
把鐵蒺藜鋪滿挖掘好的壕溝後,孫虎發現鐵蒺藜嚴重不夠,他想了一招,立即跑去請示況且。
“大人,鐵蒺藜還是不夠,能不能把咱們的箭埋在壕溝底部,雖說麻煩一些,但效果一定很好,也不會浪費。”孫虎請示道。
況且的宿營地佔地太廣大了,這條繞著營地挖掘的壕溝自然也非常長,原來估算鐵蒺藜足夠鋪滿壕溝底部一層,現在看來還是估算有誤。
“可以,另外把強弩的箭也埋進去一些,箭頭向上。”況且道。
“遵命。”孫虎的建議得到採納,樂顛顛的跑了。
他回去後拿了許多一般弓箭的箭還有強弩的箭,都埋在壕溝底部,箭頭自然向上,誰要是掉下去,身體就會被刺穿。
這一切都做好後,況且巡視了一圈,很是滿意,這塊宿營地現在可以說是固若金湯了。
“吊橋做好了嗎?”況且想到最後一步。
“今晚就能做好。”孫虎答道。
況且點點頭。現在壕溝已經把營地跟外界完全隔離開來,外面的人固然進不來,裡面的人也出不去了,或許只有慕容嫣然師徒可以自由出入,別人都沒有一飛跨越二十丈壕溝的能力。
美中不足的就是缺水,壕溝裡若是蓄滿水,那就完美無缺了。
不過這是在塞外,誰也不忍心糟蹋來之不易的水源,那是要遭天譴的。
他們做這一切的時候,外面已經來了不少人,都好奇地在邊上看著,卻也沒人敢跨越壕溝。
此時,他們看到況且出來巡視,就有人大聲喊道:“你們不是要拍賣的嗎?為什麼不讓人進去?”
孫虎大聲道:“拍賣會定在三天後,還有許多人沒到呢,你們在外面耐心等著吧。”
“為什麼要三天後,我們現在就要拍賣。”一個人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