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一定是他們衝擊欽差公署了,這就是造反了,當然是兵變。
這位總兵官也是行伍出身,對軍隊中各種事瞭如指掌,雖說不清楚大同城裡發生了什麼,卻也猜出個七八成來。
“對了,請問將軍,李總兵現在怎麼樣了?”這位總兵官問道。
“怎麼樣?他還能怎麼樣?發動兵變的將領該怎麼樣他就怎麼樣了。”中軍冷笑道。
戚繼光和這位中軍也不知道大同城裡的情況,不過能猜得出來,況且只能比他們說的更狠,不會更軟。
這次邊軍鼓譟的性質,況且在回來的路上就已經給定性了。兵變。
宣府大同一帶的邊關一共分為五個軍營,左中右前後,李志鵬是左營的總兵官,這位被戚繼光堵住的是右營總兵官管承。
管承的資格比李志鵬還老,部下的人數倒是差不多,只不過他命好,沒有攤上這些事。
他現在不免幸災樂禍起來,左營如果出了事,他是不是就可以兼併左營了?那樣的話他的勢力就更強了。
邊軍或者一般軍官雖然都是明朝的國防軍,但長期在一個人的率領下,就會帶有些私家軍的味道,換了人就沒法帶領。
明朝對此一直嚴加防範,講究兵不習將,將不習兵,軍無常帥,就是怕出現這種私家軍的*煩,但時間長了還是會出現種種問題。
一個將領在朝廷中的地位往往就在於他手下帶領多少軍隊,能不能打仗等等。如果帶的人數多了,朝廷處理起來也會有很多顧忌,害怕把他處理了,他的手下就散了,沒人能帶起來。
管承此時心裡美滋滋的,不過他也知道,他盯著左營,其他大營和他一樣也都惦記著呢,得想辦法先下手為強。
“這位將軍,本帥想去左營看看那些兄弟們,如何?”
“可以啊,不過我們戚帥在那裡坐鎮呢,恐怕你進不去,欽差大臣有令,左營暫時封閉,任何人不得進出。”中軍笑吟吟地道。
管承立時打消了主意,有戚繼光蹲在哪兒,誰也別想搞什麼小動作,千萬不可沒事找事。
他心裡驀然又是一驚:欽差大臣不會想讓戚繼光總領邊關防務吧?
若是那樣的話,別說左營了,就是他的右營也免不了被吞併啊?
他趕緊調轉馬頭往回跑,得跟其他幾個大營的總兵官通通氣,不能這麼輕易地把權力交出去。
他們幾個總兵官的級別是平等的,都是在總督王崇古的領導之下,萬一欽差大臣安排一個總的總兵官,他們就被降格為一般的將領了。
這就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況且並沒有這心思,對插手邊關防務毫無興趣,更不可能設定一個總的總兵官,那樣的話,置王崇古於何地?但這些人不能不為自己的利益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