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財力。
永樂帝連年發動戰爭,都是那種全國動員似的戰爭,同時還打造出無敵的鄭和艦隊,七下西洋,耗費了多少國帑?同時還建造了北京城,故宮也就是在當時,就是在後世也沒人有能力和財力建造出來。
現在天下承平已久,按說財力應該遠勝於永樂時期,可能連一場對外的大型戰爭都支撐不起,難道說鄭和當年下西洋真的帶回了天量白銀黃銅,還有各地的無數財寶?
但如果真是這樣,為何後來宣宗時期斷然廢掉了鄭和艦隊,連存放工部的圖紙和海上水文氣象資料都毀掉了?
這些疑問看成祖實錄或者宣宗實錄都是不可能找到答案的,也許根本就沒有答案。
或許只有一種解釋能說明這現象,就是明成祖當年統一全國,把全天下的財寶都聚集在一個人的手上,尤其是元朝宮廷的財寶,蒙古人最喜歡黃金珍珠瑪瑙翡翠美玉等奇珍異寶。
當年成吉思汗西征,就是因為他派出使者跟著商人去花喇子模國購買奇珍,結果被花喇子模國的權貴羞辱了,成吉思汗這才一怒發兵,放著馬上要全力攻打的大金不打,掉頭帶著主力部隊開始了震撼世界的西征。
滅掉了花喇子模國後,成吉思汗又發現了一個個國家,也就一路滅下去,一直打到多瑙河畔,真正是平滅萬國,建立起世界上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蒙古帝國。
在後世,依然有無數的人在尋找成吉思汗和無數蒙古大汗的墳墓,因為那裡曾經埋藏著整個世界的財富,真相是否如此,只有找到挖掘後才能知道了。
時間才能證明一切。
太祖後來又屠戮功臣,把這些功臣家裡的財富也都沒收了,他生活簡樸,對待百官也苛刻,制定了史上最低廉的官員薪俸,自然攢下了難以估量的家底,或許永樂帝正是繼承了這些遺產,才有底氣做如此多驚天動地的大事。
這只是一種猜測,還有一種很離譜的說法是這筆遺產太祖藏了起來,留給了出走的建文帝,永樂滿天下尋找建文帝正是想要這筆遺產。
曾經有一陣,不知誰造出的謠言,說有一張建文帝的藏寶圖在況且身上,就因此發生了一場鳳陽大戰,最後千機老人出手,又把這場大戰的真相埋藏進歷史的長河裡。
況且找不到這些答案,他也不去多想,歷史中的迷案太多了,根本不可能一一弄明白。
他現在還是心裡窩著一團火,邊軍只敢躲在長城內被動挨打,這種感覺太糟了,他真的很想帶著自己的人馬和韃靼主力部隊大戰一場。這樣他的騎兵才有用武之地。
現在他的騎術已經非常好了,連紀昌都真心佩服,不過況且自己知道,這方面他可沒有天賦,他能把馬術練到這程度,真還沒法說明白,大部分全仗著棕馬的主動配合。
他試著騎別的馬的時候,就沒有這般得心應手了,不過那些軍馬都是馴熟過的,倒也不抗拒他騎上,但在掉頭、盤馬、跨越障礙等等科目上,人和馬還沒有協調一致的現象就暴露無遺。
時間還來得及嗎?
秋季只有幾個月了,這些人到時候能否堪大任?
況且想到這些心裡也沒有底兒,好在還有步兵的種種陣法,神機營的火炮火銃,他相信,就算是真的遇到了韃靼的精銳騎兵,他也能跟對手勢均力敵。
傍晚,一個老人在街道上蹣跚地走著,手裡提著一口看起來很沉重的木頭箱子。
他走的很慢,身上更是散發著一種無比孤獨的氣息,那種氣息好像這世上的人全沒了,只有他一人存活在世上。
街道上的人看到他後,都感覺很奇怪,沒有人認得他,也沒人能看出他的年齡,看上去似乎就是一個隨時可能倒地不起的老人,可是蹣跚的步子卻還很堅實,似乎還可以走上很久。
路人都有些忌憚地避開他,不是怕他,而是那種說不出來的感覺,讓人本能地要躲避他。
他來到一個路邊的攤位上,坐在一條快要散架的條凳上,有人看到不禁發出會心的笑容,這老人跟這條凳子倒是再般配沒有了。
這個攤子經營的是滷煮,一口大鐵鍋裡煮著豬頭、豬蹄、心肝肺腸等下水,熱氣騰騰、香味四溢,很多人都來排著隊買,滷煮雖說上不得大席面,卻的確是美味,更主要是便宜,幾個錢一大碗,泡上一個饅頭就是一頓美餐。
老者沒有要滷煮,而是向幫忙的女孩子討要一碗開水。
女孩子長相普通,只是一對大眼睛非常有神,她很善良,看到這位老人已是風燭殘年,或許幾個錢都沒有,買不起一碗滷煮,她倒了一碗開水端給老者。
老者點頭致謝,然後從懷中掏出一個已經發黑的布包,開啟後拿出一個硬餅子。
他用力咀嚼著那個餅子,喝著開水,不說一句話,也不看任何人一眼,只是偶爾看看那個女孩子,臉上才能擠出一絲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