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海瑞感恩是感恩,對他名下的田產卻毫不留情,一一核實後如實向朝廷彙報,並且彈劾徐階,毫不留情。
徐階並不感到意外,更沒有痛恨海瑞,海瑞如果不這樣做,反而讓他瞧不起了。他頭痛的不是被查出來,而是這件事他自己不是很清楚,直到海瑞彈劾他,他才明白自己名下有多少土地田產。
這些土地田產嚴格說來不完全都是他的,而是各地有田地的人“投獻”於他的。
投獻是當時一種躲避賦稅的辦法,也就是後世的逃稅,把自己的田產“獻給”高階官員,就可以免去賦稅,這些賦稅也就由投獻人和接受投獻的人瓜分掉,國庫自然就少了許多收入。
在當時,國庫最主要的收入還是來自於賦稅,而不是茶鹽。
嘉靖年間,為了增加國庫收入,進行了改革,就是史上著名的一條鞭法,結果就是因為官員、富豪們普遍真有太多的田產,最後不了了之。
張居正對一條鞭法最熱衷,覺得這是增加國庫收入的不二法門,至於隆慶帝熱衷的打通海外貿易通道,不過是增加白銀的流入,在張居正看來,還不如一條鞭法來的實在,最主要的還是太難做到了。
徐階看到海瑞的彈劾奏章後,就明白自己的仕途到頭了,皇上並沒有下旨責備,大臣們落井下石的彈劾奏章基本都留中不發,算是給了他這位前朝元老一個面子,但這場風暴會有多大,最後他是光榮致仕還是灰溜溜地回家,現在還無法知道。
他心裡也恨那些自作主張的家人,這種大事都不讓他知道,他整天忙於朝政,家務上的事基本沒管過,倒的確是疏於治家。
張居正瞥了徐階一眼,心裡卻是暗自高興,海瑞整治徐階並非他的主意,他也無法指使海瑞,不過他明白只要海瑞到了江南整治那些高官富豪,徐階就是無法避過的一道坎,他相信海瑞決不會因為私人情分放過徐階。果不其然。
海瑞的彈章很快就到了,張居正的猜測得到了驗證,這不僅能讓徐階早點滾蛋,還能殺雞儆猴,給江南那些豪族做個榜樣,為以後嚴格實行一條鞭法鋪路。
高拱沒想這些,他聽著三個部門的吵嚷聲越來越大,火氣都快躥上房頂了,皇上不管,他這個內閣大學士可不能不管,雖說他不是掌印大學士,卻還是以內閣第一人自居。
“幾位大人們所說都不無道理,卻也都偏於一面。”高拱出列大聲說道。
他此言一出,所有人的聲音都停止了,等候他繼續說下去。
也有不少人聽到他的話兒有些發愣,這還是高相爺嗎?怎麼也會各打五十大板了?
高拱可是從來不和稀泥,只要不合他心意的,都會毫不留情地予以反駁,甚至經常上升到人身攻擊的地步。
“錦衣第六衛乃獨屬於陛下管轄,陛下要派第六衛出京執行任務,並不需要徵求部院的意見,今天陛下下發況都指揮使的奏疏,乃是請大家獻計獻策,如何能幹淨利落地剿滅沿海的倭寇海盜。”高拱繼續道。
張居正也跟著發言道:“正是,近來各邊關吃緊,韃靼蠢蠢欲動,倭寇海盜此次上岸襲擾,無非是覺得朝廷把重點都放在各邊關了,在沿海力量空虛,想趁火打劫,陛下欲派遣第六衛去沿海,也無非就是督促各地團結一致,剿滅倭寇海盜。”
他這樣一說,又把矛盾轉移了,原來大家都認為錦衣第六衛既然是錦衣衛,出京作戰任務不符合慣例,現在張居正解釋皇上的意思,只是讓況且帶人去督戰,而不是作戰。
照這樣解釋下來,高拱所說的督促各地團結一致的話就明朗了,無法是說各省各地方都力圖儲存自己的實力,根本沒有盡心盡力地對付倭寇海盜。
這種話不能挑明瞭說,只能這樣暗喻,其中的含義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果然,聽到兩位大學士的話後,許多人心裡開始打鼓,是不是應該給跟自己有關係的勢力打招呼了,不能讓倭寇海盜鬧的太兇,否則錦衣衛就會到沿海接掌兵權民權了,這可是大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