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海商> 第四十八章 張居正來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八章 張居正來訪 (2 / 2)

“皇上只是點頭說,很好,甚好。”張居正苦笑起來。

況且先是苦笑,然後大笑,可是大笑裡卻不是歡喜,而是無奈。皇上對張居正都使上拖刀計了,顯然是真的下定了決心。

“當時高相也在場,還幫你說話,說你是大才,卻也需磨練,尤其需要閱歷的增長,不宜驟加重任,還說這就像煉製刀劍一樣,鑄造的火候不到,刀劍就過脆易折。”

況且點頭,高拱這話不是打擊他,的確是保護他。這時候給況且委以重任,就如同給一個小孩子一把鋒利的鋼刀,希望他能像俠客那樣運用自如,斬人如無形,那樣的話,最容易容易傷到的是自己。

“皇上聽了高相的話,也是點頭說,老成之言,可見愛護晚輩之心。我也是兩位先生教導磨練出來的,對此感受甚深。我們兩人以為已經把事情給你擺平了,或許過些天皇上就會把你從錦衣衛寄祿名單裡取消,孰料皇上忽然下了這道旨意。我們還能怎麼辦,話都說盡了,再說下去就是對皇上的不敬了。”張居正靠在太師椅上無奈搖頭苦笑。

“這跟我前些天的上書有沒有關係?”況且試探著問道。

“當然有關係,而且有直接關係,你上書開放海禁,被言官罵的狗血噴頭,結果皇上就把你的指揮使轉為實職了,這就是皇上做出的答覆。不過這種答覆並不是好事,所以我今天不是來賀喜,是來給你敲響警鐘的,從現在開始你可能就站在外廷大臣的對立面了,至少表面上是如此。皇上應該明白這個道理,為何還堅持這樣做,耐人尋味啊。”

“我知道,老實說得到這任命後,我今天渾身一直在冒冷汗,人都發虛了。”況且苦笑道。

“應該如此,現在開始凡事你都宜小心為上,切不可得意。”張居正正色道。

況且在張居正下首坐下,兩人一時間再無話可說。

明朝自朱元璋開國,就定下皇子公主的學習規矩,皇子公主從懂事起就開始為他們選擇朝廷中最有才華的學士當他們的老師,從此一生都不許中斷學業。

朱元璋對皇子、太子的規則尤嚴,比如朱元璋的太子的老師就是開國初年最負盛名的大學士宋濂,宋老夫子脾氣暴躁,太子學不好時也得挨板子,打的太子嗷嗷叫,朱元璋急的眼冒金星,要找宋濂算賬,結果還是馬皇后攔住他,說是人家好心教導你的兒子,哪有受到懲罰的道理?朱元璋這才忍住了。

過後宋濂因為捲入謀反案中,還是馬皇后和太子想盡辦法勸說朱元璋,把死刑改為流放。

當然對學生體罰這事不應該提倡,應該堅決禁止,不過那是大明朝的事,不足為奇,那時候的老師就跟做父親的一樣,只信奉兩樣東西:教鞭和棍棒。嚴師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那可是至理名言,相當於真理。

朱元璋重視教育,是因為他苦於自己沒受過教育,先是乞丐,然後是和尚,再就是從軍,基本就是一個文盲大老粗,不過他的心思可是一點不粗,自己跟身邊人學習識字,還堅持看完了班固的《漢書》,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啃動的。

朱元璋最佩服的人不是唐宗宋祖,而是漢高祖劉邦,二人都是布衣成就帝業者,屠戮功臣也有些相似。明初的大丞相制度更是仿效漢朝建立的,漢朝以後的制度一直沿用多相制,只有明初出現了單一的大丞相制度。

明朝完全確立了以文制武的文官制度,可以說是朱元璋一手造就的功勞,這個制度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行政制度,後來文官誤國並不等於這套制度錯了,而是有太多複雜的原因。

朱元璋之後的皇帝,必須終生上課學習,真正是活到老、學到老,至死方休。

皇上上課謂之開經筵,經學的大餐,名字也是足夠高雅,寓意豐富。

即便荒唐如明熹宗,朝政從來不理,上課倒是很積極,他最喜歡的老師是大學士孫承宗,說是聽孫學士的課“輒心開”。

奸臣魏忠賢勢焰囂張時唯一敢和他分庭抗禮的人只有孫承宗。魏忠賢當時最想殺卻不敢動的三個人,一個是張皇后,第二個是明熹宗的弟弟也就是後來的崇禎帝,還有就是大學士孫承宗。

高拱和張居正是皇上的老師,隔幾天就會進宮裡給皇上講課,這倒是他們給皇上進言的好時機。

況且心裡充滿挫折感,按說他的保護傘夠高大上的,直接通天啊。高拱都為他開了金口,卻還是沒能打消皇上的心意,看來在這件事誰也插不上手了,只能聽天由命。

兩人靜坐了一會兒,張居正忽然道:“不過有一點現在澄清了,高相一直認為你是我的人,現在他才明白了,你是皇上的人,不是任何人的人。”

況且笑道:“咱們不都是皇上的人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