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盜“靈殤之墓”的意思,就是說不盜任何一座由修蔑族工匠們設計建造的墓。
彭亮也知道江南殷家的那條祖訓,不盜“靈殤之墓”。
他還知道為什麼。
因為江南殷家和修蔑族的其中一支血脈修家,是姻親,而且是世代姻親,兩家聯姻已經追溯不清到底從哪朝哪代開始的了,但可以肯定,在聯姻之前,修家就是建墓的,殷家就是盜墓的,兩家聯姻以後,殷家當時的老太爺立下規矩,無論何朝何代江山在誰手裡,殷家絕不觸碰修家建的墓,這個誓言立在一個叫“靈殤”的地方,所以叫作“靈殤之墓”。
到目前為止已知的“靈殤之墓”一共有三座,一座是樓蘭王的墓,現在還沒人找到過,資訊比金訣王墓還少。
彭亮指著堆箱子那個角落說:“那裡面就有半箱資料是關於樓蘭王墓的,如果你有興趣以後也有機會的話,可以送給你研究。”
第二座“靈殤之墓”是明朝萬曆年間一個駐邊將軍的墓,這個將軍陰起謀反之心,大張旗鼓聚斂財物,擄劫修家的工匠為自己建了個地下宮殿,結果被人告密敗露,誅滅九族,地下宮殿的事就成了個不了了之的謎,很多年裡只在民間尋寶團隊和盜墓業者之間流傳。清朝乾隆年間有個挺厲害的風水大師兼盜墓頭目叫李一廷,他在殷家潛伏十八年,學到不少機關秘訣,然後破解出了那座地下宮殿墓門的密碼,立刻離開殷家,秘報皇帝。皇帝撥他兩萬人馬去探寶,確實找對了地方,找到了墓門,可那貨解出來的密碼卻是死門密碼,整個宮殿塌毀,兩萬人馬包括他自己全都葬送在裡面。
萬曆年間那座“靈殤之墓”已毀,墓中詳情不得而知。不過從那裡確定了修家建墓的一套“生死門系統”。
所謂“生死門系統”是一種極其精密的機關設定,最小可小到在杏核上面操作,最大可大到用在幾千平方公里的封閉型建築,這套技術,只有修蔑族中的修家會用。
簡單點說,這個系統整個機關的觸發點就在墓門上,修建的時候會做兩套密碼,一套是生門密碼,就是正常開啟入口用的。另一套是死門密碼,用來啟動機關裡的自毀裝置用的。
生門死門密碼都設定得極其簡單,只六到九位數字,可一旦弄錯,就會無比麻煩,比現在的銀行保險箱密碼或者網銀密碼什麼的複雜多了。生門密碼可以預先設定三個,第一次輸錯,它的保護系統自動轉入第二個密碼,再輸錯,再轉入第三個密碼,如果三次都輸錯,墓門就啟動隨機模式,到這個地步,就可能永遠都打不開了,不過僅僅是打不開而己,不會有什麼破壞。
死門密碼就完全不同。
死門密碼只有一組,如果輸錯不會有任何影響,只要輸對,自毀系統馬上啟動,整個物件或者建築的核心部分立刻灰飛煙滅,一點渣都不會剩,就像萬曆年間那座地下宮殿。
最重要的是,經歷過早先那次慘無人道的屠戮以後,修家對生命無常這件事深有感觸,所以對待任何他們經手的設計都極其慎重,因為擔心萬一掌握密碼的人遭遇不幸導致無人知曉密碼,他們在建造完畢以後,會以獨特的方式,給後人留下破解密碼的線索。
也就是說任何一座“靈殤之墓”的密碼都是可以破解的,只要找全線索並找對方法,可能還需要找對人,具體就不得而知了。
彭亮說著,把那塊紋著眼睛的皮拿出來放在最上面,說:“這就是修家建完金訣王墓以後留下的線索。”
我聽著聽著突然有點走神,因為彭亮在提到“修蔑族”時屢次出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他總會說“修蔑族中的修家”,這話怎麼聽怎麼彆扭,好像裡面還隱藏了什麼重要的資訊,但我沒來得及問,他又得波得波飛快往下說了,而且說的都是重要內容,我便把這茬撇開不提。
彭亮說:“我們假設那個關於扶蘇王的傳說都確鑿,在秦二世派出殺手之前扶蘇的親信兵隊和一萬死士擁他往南方逃,並且躲入深山以謀後圖,在這個傳說的基礎上綜合已有的線索,可以整合出一套比較有說服力的說法來解釋這隻眼睛和‘雙蟒纏杖’圖案的意義。”
他又飛快翻動資料,找出一張看上去年代很早的手繪圖叫我看。
這是一張放大的“雙蟒纏杖”圖,比在黎緒面板上看到的大很多而且清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