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乾旱,多少影響了點小夥子找媳婦。
李秋歲就把她哥找不著媳婦這事怪到了乾旱上邊。
李長山過了年十八歲,這個年紀,婚事早該定下。
李三祝家裡如今的條件,比一般縣城的富戶也不差,李長山是家中長子,去鎮子上讀了幾年書,柳氏挑選大兒媳婦,問過李長山的意見,不管是為了家族的長遠打算還是小夫妻倆相配,都偏向讀書認字這方面。
讀書認字,書冊筆墨花費可不少,一般人家能捨得傾全家之力送男丁去讀書,是指望出人頭地,光耀門楣,將來反哺家族。閨女家嘛,多數人的觀念裡,遲早要嫁人,能吃飽喝足不苛待,都算好人家。
想給李長山找個讀書認字的媳婦可不就犯愁了嘛!
鄉下的閨女想讀書沒條件,鎮子縣城讀書的閨女多,可李三祝這樣的人家在人家眼裡就是泥腿子暴發戶,可不就讓人犯難了嗎?
李秋歲看柳氏關了門跟媒婆在屋裡嘰嘰咕咕半天,然後,客客氣氣把人送到了大門外。
等柳氏進了自家院子,李秋歲終於忍不住勸道:“娘,大哥才十八歲,娶媳婦這事兒範不上著急吧!”
柳氏瞪她一眼,“你去村裡頭看看,哪家十八歲的大小夥子還沒娶媳婦?人家那麻利勁兒的,娃娃都能滿地跑幫忙撿雞子兒了。就是那還沒娶上媳婦的,人家也已經定下來,說娶就能娶上。咱們家你大哥呢,人選還沒個著落,他那溫吞性子不著急,你這丫頭還淨說風涼話,我哪輩子能抱上孫孫……”
這還真讓人沒話說。
李秋歲怕了她孃的沒完沒了,趕忙扯住柳氏口中‘溫吞’的李長山,“大哥,那花嬸子還沒走遠,你趕緊找人家說說好話,好娶個嫂嫂回家。咱也不挑揀,管她瞎眼瘸腿,能給咱娘生孫孫就好。”
柳氏氣結,抬巴掌就想拍人。
李長山擋住柳氏,他也無奈,就是聽說又有媒婆上門他才趕過來看看,“娘,婚事您和爹做主就好,只要是您喜歡,姑娘家心地好,就是不識字兒,咱們娶回家再學也不遲。”
他娘先也不識字兒,學了沒幾年,如今都能看賬本子了,在他看來,姑娘家只要品行好,其他的都沒那麼重要。
兒子說話熨帖,柳氏心裡舒坦,不禁又有了新的擔憂,“長山,你是不是著急娶媳婦兒了?”
小閨女說話是氣人,可她也想找個好媳婦配她家兒子,柳氏並不承認自己心氣高,遠的不說,就是家裡服侍兩個閨女的小丫頭,個個眉清目秀識文斷字,找兒媳婦先不挑模樣,見識總不能比她們差了。
柳氏怕兒子行差踏錯,警告道:“我告訴你李長山,咱們家可不興整通房小妾那一流!別仗著兜裡有兩個銅子,你就學著城裡公子的那一套!”
李秋歲瞧柳氏的架勢是沒完了,趕緊朝她哥眨眨眼,自己先貼著牆根溜走。
李長山瞪她一眼,他是真不著急娶媳婦,可要是跟他娘擰著來今天這話題沒完了。
“娘想哪去了,兒子是男子,遲一點沒關係,大妹妹夏禾也是十三歲的大姑娘了,有合適的就先定下來。”
這就是柳氏著急上火的原因,下面的孩子一個挨著一個……
找了大妹妹當藉口,總算分散了他孃的注意力,李長山心裡鬆口氣,跟在李秋歲後面往外走。
李秋歲走的慢吞吞,李長山追上人,兄妹倆並肩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