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忙揹筐子,隨口客氣的一句話,李秋歲主僕誰也沒當真。
石榴樹就在這一片了,兩方人馬從這裡分道揚鑣。
……
半山腰這幾棵石榴樹八九年樹齡,一般十四五年才到盛果期,果實那般大的個頭,一棵樹上竟然結了二三十個。
主僕二人背的筐子裝兩三棵樹頂天了,有簡裝版的摘果神器,長在樹梢的石榴摘起來並不麻煩。
也沒說挨著哪棵樹非要給摘禿嚕了,而是紅皮,黃皮,綠皮的每棵樹都摘一些。
單個石榴的分量並沒有平安果壓手,兩個筐子裝滿,不說李秋歲拎起來輕輕鬆鬆,就是紅纓背起來也不費勁。
主僕二人隨便找了塊乾淨地方坐下,分吃了一個石榴,紅纓掏帕子幫李秋歲擦乾淨手,這就能下山了。
李秋歲商量紅纓,“今日下晌要是灶房不忙,咱們再找兩個人幫忙,把這些石榴都摘回家算了。”
大的、模樣好的留著自家吃或者送人,小些的、表皮難看的,趁著天好,就都扒了皮,釀酒釀醋都行。
紅纓嗯嗯得點頭,“好哇,好哇,今日灶房要忙的飯食,知道太太做點心,怕忙不過來,我一大早就準備好啦!”
柳氏做的點心都是本地常見的一些吃食,偏重油重甜口的那種,比如大麻花、蜜三刀之類。這在油糖都特別金貴難得的時代,鄉下人家走禮,是最實在的東西。
李秋歲的胃口被紅纓養刁了,柳氏做的那種點心她也吃,就是更喜歡紅纓做的桂花糕、茯苓糕偏精巧一些的點心。
“紅纓,家裡還有幹桂花吧!咱們要不要做些桂花糕來吃呀?還有,馬上八月半了,怎麼能少了月餅?”
一說到吃的,李秋歲眼睛都能發光。
一大早被時陽和柳氏膩乎的早食少吃了好幾口,忙活了好一陣,尤其吃過了半個石榴,感覺餓的前胸貼後背了都!
紅纓變戲法似的掏出兩塊點心,“姑娘先墊一口!幹桂花咱們還有,今兒晚上我就泡上,明日開始做桂花月……”
“呀!摘了這麼多石榴吶?”
紅纓的話被來人打斷,聽聲就知道是一起上山話比較多的那個小廝。
李秋歲把紅纓遞過來的點心仔細包起來。她再不靠譜,也沒有當著不算熟悉的人面吃東西的習慣。
“公子,看來咱們來的剛剛巧!要不是您提醒,再拖延一會兒,說不準還要人家等多久?”
這話說的,就像李秋歲主僕就等他們過來揹筐子似的。
紅纓忙擺手,“不不用!沒,沒等你們來背,我們自己就行。”
說著就搶著上前揹筐子。
“這有什麼的?你們小姑娘家天生力氣小,力氣活就該我們男子來幹。就是到山上轉了一圈,不是公子提醒,差點把這一茬事忘了。等了這麼久,不要真生氣了才好?”
小廝掃一眼被主僕二人隨手扔在地上的石榴皮兒,一面說話,一面領著同伴把兩個筐子背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