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漸漸暗下來。
“傳令出發!”楊叢義一聲令下,傳令兵迅速前去向蘇仲、潘誠傳令。
此戰蘇仲、潘誠兩營要打硬仗,他們得先出發埋伏。
下午探子探得更詳細的情報,寧明是座小城,共有東西兩門,東門外兩裡便是一條大河,寬四五十丈,河岸停有上幾百艘大小船隻,正有數千人將一批批物資從東門運出,搬到河岸裝船,大半船隻已經裝好,相信不久之後就會離岸。
根據這些情況,楊叢義、蘇仲、潘誠三人制定了一個“圍屍打援”的計劃,由楊叢義親自帶人將岸邊的敵軍拿下,放火燒船,引誘城內的敵軍出來救援,而蘇仲、潘誠各帶一營宣威軍趁夜埋伏在東門外,像在華石鎮一樣,以弓箭射殺衝出東門救援河岸糧草輜重的敵軍。
蘇仲、潘誠帶領的宣威軍迅速出發,向東門外潛去。
等他們全部離開之後,楊叢義這才帶著最後一營人,慢慢往東邊河岸趕去。
今晚無月,夜色朦朧,十丈之外便已看不清人影。
宣威軍摸黑在寂靜的夜裡,悄悄趕路。
一個多時辰後,約二更天左右,楊叢義終於趕到東門外的河岸邊。
看著岸邊微弱的燈火,宣威軍在幾十丈之外停了下來。
楊叢義要等蘇仲、潘誠布好埋伏陣型,同時也要等最好的時機到來。二更天還不是最困的時候,須得等到三更天,乃至後半夜,在最好的時間一舉拿下河岸的守軍,再佈置一番,也設下埋伏,出城救援的敵軍即使躲過蘇仲、潘誠的利箭,也要接受最後一道箭雨的攻擊。
“大人,我去看看。”張柳悄聲道。
“小心些。”楊叢義輕聲回覆。
張柳此番跟楊叢義出來,便是想要好好歷練一番,先前出海一趟之後,他的兩個師弟已經返回山中修煉,而他覺得他的修煉應該還在塵世中。
跟著楊叢義來到欽州之後,從安遠縣到華石鎮,從那梭到東興,一路沒有擊殺一個敵人,從東興離開,往北走到現在,也沒有他動手的機會。但今晚註定會是他發揮的好機會,敵軍躲在營內,弓箭發揮不了用處,一會兒要拿下守軍,只能衝進敵軍營內,一旦短兵相接,便是他的戰場。
張柳悄悄潛進河岸,靠近敵營,營中安靜的,聽不到任何聲音,只見幾丈外,營門前火把下,正有四個手持短刀敵軍在值守,一人靠牆坐著,以刀杵地,似乎在睡覺,另外三人站在一旁,也是瞌睡的搖頭晃腦,幾欲倒地睡覺。
營內也有數點火光,不知是否也有人值守。
張柳悄無聲息潛伏到營門一側,雙腳一蹬,伸手一搭營房圍牆,整個身子便懸空掛在牆上,探頭往營內一看,營內火把不少,每個火把下也有四人值守,但狀態也都營門外的差不多,打盹瞌睡。
仔細察看一番,確認安全後,張柳雙臂稍以用勁,翻身落盡營內,在夜色陰影掩護下,悄悄向營內潛去。
不多時便穿過營區,靠近河岸邊。
距離河岸兩丈外,沿岸插有一長排火把,三丈一個,足有上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