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1歲,月經常提前一週到十天不等,經色暗紅,量偏少,有時瘀塊明顯,經行腰痠,上次月經9月30日來的。
刻下:體瘦,神色可,口乾、咽乾,易急易怒,自覺身熱,眠淺多夢,小便黃,大便兩日一行,質偏幹。
查:舌質紅,舌尖小瘀點,苔少,脈細數而代。
透過辨證分析,對於桂翠月經先期的原因,張景已經瞭然於胸。
於是微微頷首道:“小翠,你這是屬於太陽與太陰合病,氣陰兩虛證。”
“啥意思?氣血不足嗎?”桂翠可聽不懂什麼太陰太陽的,只曉得女性大都有個氣血不足的情況。
“有點挨邊,但這兩者可不是一回事。”張景糾正道。
“那治療起來很麻煩嗎?聽說氣血很難調好的。”桂翠秀眉微蹙。
“並不算難,服藥一週應該就可以了。”張景自信地說道。
“一週?中藥這麼神奇的嗎?”
“談不上神奇,和所有難題一樣。只要找到癥結所在,看似複雜的問題,往往都能迎刃而解。”
“行啊行啊,張醫生,那麻煩你趕緊給我開藥吧。”桂翠激動得臉都紅了。
張景點了點頭,開始書寫處方。
炙甘草20g,黨參10g,生地黃80克,桂枝15克,阿膠10克(烊化),麥門冬20克,麻子仁18克,生薑7片,大棗5個,地骨皮15克,玄參15克。
至於煎服方法,桂翠自己就是中藥師,也就無需過多交待了。
綜合此方來看,前面是《傷寒論》裡的經方炙甘草湯,不過,基本上是原方所載的三分之一劑量。
至於最後加的兩味藥,則是合用兩地湯之意。
兩地湯出自《傅青主女科》,是歷來備受醫家推崇的婦科名方,主要就用於月經先期。
只不過,再好的名方也不能完全照搬。
畢竟中醫講究辨證論治,而不是辨病施治。
只有辨證準確了,才能一劑知二劑已,效如桴鼓。
否則的話,大多隻能是停留在有效階段,卻難以達到根治的效果。
長此以往,你就自然而然成為真正的慢郎中了!
明德堂的白髮白鬍子老中醫黃彪,不就是最為典型的前車之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