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彪得到張景肯定的回答後,興奮得像個孩子。
屁顛屁顛地走出了診室。
望著他的背影,張景也很替他感到高興。
朝聞道,夕死可矣。
黃彪雖已年近花甲,但只要放下私心雜念,全身心投入到中醫事業裡,還是能有一番作為的。
張景記得大學課本《醫學史》上記載,金元四大家之一,養陰派的鼻祖朱丹溪生平。
他直到30歲時,因母親患病,而眾醫束手無策,從此才立志學醫,終成一代宗師的。
還有現代經方大師曹老,12歲在熟讀四書五經之餘,便開始閱讀中醫典籍,35歲中舉考得功名。然而恰逢亂世,不久養父病逝,科學制度也被廢止了。
曹老連遭打擊後,開始與同道好友一起討論醫學經旨,每日研讀《傷寒論》及《金匱要略》全文。
51歲開始正式行醫,藥少效宏,很快就聲名鵲起,終成一代名醫。
可以說,曹老是自學成材,大器晚成的一個極佳典範。
正想著,“叮呤呤”座機電話鈴聲響了。
張景一看,又是中藥房打來的內線。
“喂,小翠吧。”
“喂,張醫生,已經下班啦,你咋還不出來出飯,肚子不餓啊?”
“好的,馬上就來。”
張景放下電話,仔細一看電話機上面的顯示屏,果然已經到十二點零五分了。
整個上午總共看了四名患者,三個初診,一個複診,幾乎每一位都花費半小時以上。
而且,又跟何老師以及剛剛的黃彪聊了老半天,可不就一個上午過去了嘛。
雖然這是張景自打上班以來,業務量最多的一個上午,但他感覺特別好,特別充實,絲毫沒有疲乏之感。
直到桂翠打來電話提醒,生物鐘才甦醒過來,確實應該吃中飯了。
張景雖然對菜餚種類和口味沒有太多要求,但是,對於定時定量用餐這件事兒,還是非常注重的。
因為這對於保持脾胃良好狀態,至關重要!
一念至此,張景從椅子上彈起身來,脫下白大褂,掛在門背。
然後疾步來到診所大廳,此時發現桂翠、王森已經候在了門口。
於是,三人又一道,繼續前往熟悉的老地方:食佳尚快餐店。
走在路上,王森問:“張醫生,聽小翠說,你今天上午可夠忙的,患者很多,基本都沒停過。”
張景微微笑了笑:“也沒有那麼誇張,其實總共就四個小孩子,只不過有三個都是初診,看診的時間比較長,需要交待的注意事項也多一些。”
“再加上我事先準備得也不夠充分,期間還打了份中藥煎服方法及飲食禁忌說明,滿滿的一張A4紙,耽誤了不少時間,這事兒小翠也知道的。”
張景特地沒有把和黃彪聊天的事兒說出來,以免引起兩人不必要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