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話鋒一轉:“對了,還有一個,我也想順便問問張醫生。就是為什麼我家小寶之前體質好好的,很少會生病,怎麼剛上幼兒園小班後,就三天兩頭感冒咳嗽呢?”
“這個很好解釋。三歲以前孩子都帶在家長身邊,保護得非常好,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但是,上了幼兒園後,相當於突然放養了,特別是那麼多的小朋友擠在一間教室裡,考驗真實體質也就是抵抗力的時候才正式來到了。”
“哦……原來是這樣。”璇璇媽頓時恍然大悟。
緊接著又緊張地問道:“那這麼看來,我們家小寶是不是體質很差?”
張景微微一笑:“那倒不至於,只不過因為這段時間使用過多的西藥消炎藥,特別是輸液治療,對小朋友的體質有一定的傷害。”
“那怎麼辦?”璇璇媽似乎更緊張了。
“璇璇媽,真不用擔心,我剛剛已經說過,先吃三劑中藥把目前的咳嗽治好。回頭再來拿幾副調理的中藥,以後注意飲食禁忌就行了,不會有問題的。”
“噢。那都有哪些東西不能吃呢?”璇璇媽看見張景篤定的語氣,終於放下心來。
“這個說起來有點兒多,特別是咳嗽期間需要嚴格禁忌,等我先把藥方開完再告訴你,可以吧。”
“好的,好的,對不起,我太心急了。”璇璇媽急忙致歉。
張景開始在病歷本上認真書寫。
患兒,女,3歲,自從九月份上幼兒園後反覆外感咳嗽,一直予以西藥消炎祛痰及消熱化痰之中成藥治療,期間有輸液數次。
此次咳嗽第三天,夜間為主,有痰不能咳出,清涕,夜間鼻塞,少噴嚏,納稍差,二便可。
查:右肺有明顯溼囉音,舌質淡,苔薄白膩,脈浮弱。
寫到此處,張景在心裡默唸。
《傷寒論》第四十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傷寒論》第四十一條: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麻黃三兩(去節),芍藥三兩,乾薑三兩,甘草三兩(炙),桂枝三兩(去皮),細辛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若渴,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若微利,去麻黃加蕘花如一雞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去麻黃,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綜合思之,開始繼續書寫。
診斷:太陽病(外寒內飲證)
處方:小青龍湯(原方十分之一量)加味
生麻黃4.5克,白芍4.5克,細辛4.5克,乾薑4.5克,桂枝4.5克,五味子4克,姜半夏6.5克。
另:自備生薑3片(一塊錢硬幣大小及厚度),蔥白(小蔥去青),大棗3個(掰開)。